理财 30岁女硕士网恋被“高富帅”骗58万:被同事拉进派出所前都还相信他( 二 )


正如母婴的融合阶段在人的一生当中只占非常短的几个月时间 , 成人之间这样的时刻只能是某个瞬间而已 , 不是常态 。
可是匮乏的人 , 无比渴求这个体验 , 想留住或者说留在这个感觉里 。 他们误认为成人的恋爱 , 就是要拥有这样的“无私之爱” 。
然而 , 正如马太福音所揭示的 , 越是没有越是得不到;越是在家庭内被忽视的 , 越是容易受伤害 。
例如美国连环杀手Ted Bundy在1985年接受记者采访时候承认“他通过一个人在街上走路的姿势 , 如头的倾斜 , 抬头方式等等来选择受害者 。 ”
贝蒂·格雷森(Betty Grayson)和莫里斯·i·斯坦(Morris I. Stein)在一项名为《吸引攻击》(attraction Assault)的研究中对此进行了研究 。
他们在纽约的一个犯罪率较高的地区随机挑选了一些行人行走时候的录像带 , 然后让12名因袭击陌生人而被定罪的囚犯来对这些行人进行评估——哪些人会比较大的可能性成为他们的受害者 。
结果显示 , 曾经遭受过更多暴力伤害更多的人 , 也更容易被再次选中 。
03
催婚——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遭遇“杀猪盘”的周女士在和诈骗自己的男子去深圳贷款的路上 , 再次接到了母亲的催婚电话 。 周女士也坦言 , 家里给了自己很大的催婚压力 。
通常认为婚姻以爱情为基础的 , 也就是说 , 通过恋爱而进入一段更稳定的亲密关系 。 这对一个人来说 , 是非常重要的决定 。
可惜的是 , 在中国即便是最个人主义的爱情 , 也仍然难逃父母的掌控 。
太多的人 , 虽然有了高学历或者成功的事业 , 但仍然缺乏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
原本我们会从自己的原生家庭中学习到怎样去亲密 , 怎样去爱人 , 可惜的是在这些“催婚”的家庭中 , 往往父母的婚姻就不是幸福美满的 。
于是 , 他们无法安住在自己的生活里 , 他们把注意力全部都放在孩子身上 , 按照自己的意愿 , 不断的催促孩子学习、工作、结婚、生娃、二胎……
就像无数个“乖乖女”或“乖乖仔”周女士、王女士、张先生、郑先生……他们有了高的学历、体面的工作 , 但他们生活还是牢牢掌握在自己的父母手里 。
结婚不是读书 , 可以靠自己一个人搞定 , 它需要另外一个活生生的人参与进来 。 而在父母常年的控制之下的孩子 , 即便经济独立 , 精神上还是非常依赖父母 , 要看父母的喜怒哀乐来过日子 。
他们根本不清楚自己真正想要什么 , 热爱什么 , 更别谈究竟想要一个怎样的终身伴侣 , 只是急功近利地想要赶紧结婚 。
【理财|30岁女硕士网恋被“高富帅”骗58万:被同事拉进派出所前都还相信他】常年的被控制 , 让他们找不到真实的自己;而急于求成 , 让他们看不清别人 。 而来自父母亲戚的催催催 , 压倒了他们最后的一丝理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