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亮|湖南卫视《变形计》:那些参加变形的城里孩子为何对未来没所谓?
原创/薛笨笨
文章插图
湖南卫视曾有一部真人秀节目,叫《变形计》,我曾经一集不落地全部看完。
必须得承认,这是一部冲突性很强的真人秀节目。
一边是城市里的狂躁公子哥、刁蛮小公主,一边是农村的留守弟弟、背负重担的姐姐,这些有着巨大反差的孩子们,被节目组安排在一起生活。
无论是否有潜在剧本,光想一想,是不是就感觉很刺激?
所以,这部真人秀每更新一期,都会掀起一股讨论热、讨伐热!
作为一个变形计老粉,我深切地发现,不论每期的变形嘉宾是谁,他们性格如何,他们来自哪里,他们的家庭条件如何,都丝毫不影响一个无法掩盖的事实:
那些来自城里的孩子,大都对未来是麻木的、迷茫的、无所谓的;
而那些来自农村的孩子,对未来是极度渴望的、无比向往的、充满期待的。
其实这不仅仅存在于这个节目,在现实中,这也是很多父母深深担忧却又无能为力的地方:
为什么那么多孩子,那么年轻,就对未来没了念想、没了期待呢?
文章插图
直到最近翻看了《从出生到独立》这本书,看到刘亮博士的讲述,才明白这一切都是先有因后有果的。
刘亮博士在书中提到小西的例子。
小西已经休学半年多了,他几乎每天都把自己锁在房间里,除了玩游戏就是吃饭睡觉,对其他一点也提不起兴趣。
他的父母很焦虑,当问及他为啥不愿上学,小西就回复“没意思”;当问及对未来有什么想做的事,小西就回复“不知道”。
父母骂也骂了、劝也劝了,道理也讲了,可小西依然没有任何改变,甚至还放话”q我这辈子就这样了,大不了不活了,无所谓!”
其实相比小西,《变形计》里的城市主人公更甚:
比如“桐哥”,打架、逃学、泡吧、离家出走;跟父母交流的唯一目的,似乎就是狠狠“宰”他们一顿;上节目上还对摄像大打出手……
他们
对什么都没热情!
什么都不想要!
什么都不想做!
什么都无所谓!
用传说中的“四大皆空”消遣当下,混日子、得过且过、无所事事……
文章插图
多观察“四大皆空”的孩子的家庭成长经历,会发现他们在幼年时期都经历了过度的智力开发。
同龄人在开心玩耍的时候,他们被父母逼着上各种培训班,学习各种能力,他们的童年记忆大部分是学习、考证、考级
如果把孩子比作一个蓄电池,把他们的学习热情比作电池电量,那过早、过度的智力开发会极大地消耗他们的电量,让他们的学习动力账户被提前透支,等到青春期时,他们的电量早已被耗光。
于是,许多孩子就这样对上学和未来失去了期待,变成了一个什么都不想要的“空心病”患者。
有些父母对自己不满意、有的对自己的职业现状不满意、有的从小被自己的父母严苛对待、有的吃了太多生活的苦、有的则是对伴侣不满意……
总之最后把自己对生活的焦虑和不满转化成让孩子难以承受的期待全部转移给了孩子。
而这些孩子从父母那里感受到的都是催促、愤怒、挫败感、漠视等,不管他们做多少,在父母眼里他们始终都不够好。
孩子没有成长的满足感,体会不到成长的快乐,如此一来,自然对未来很难有所期待。
像变形计中,许多来自城市里的孩子,他们未曾有过缺吃少穿的现实经历,不太能深切体会到物质匮乏带来的饥饿和窘迫,没有那些挨饿受冻的体验,自然很难体会到父母的苦心婆心。
没有窘迫感、危机感和渴望,当然就无欲无求,对上学和未来就显得不那么主动。
文章插图
【 刘亮|湖南卫视《变形计》:那些参加变形的城里孩子为何对未来没所谓?】基于这三点,“”变形“”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作用。
孩子城里孩子在农村里吃了很多苦,吃不好、住不好、还没得玩,当经历过物质匮乏,他们或多或少懂得了珍惜。
远离了父母,在陌生环境下生存,和陌生人打交道,不用背负那么多的期待和压力,反而使得他们或主动或被动融入环境去体验。
一旦有体验,就会有收获,一旦有收获就有了满足感和成就感。
所以,我想这就是这个节目的设计初衷吧。
推荐阅读
- baby主持北京卫视春晚被吐槽,主持风格像极了谢娜,引网友热议
- 六大卫视春晚各出奇招湖南卫视敷衍了事,东方卫视成最大赢家
- 知名大v玄江南质疑东方卫视!唐嫣没主持人证,还能主持春晚?
- 卫视春晚大比拼,冯巩惊喜现身,杨颖跨界主持,杨钰莹孟庭苇合唱
- 深深期待,期待深深,实力唱将周深加盟浙江卫视《天赐的声音》第三季
- 四大卫视春晚收视:北京春晚第三,江苏春晚没进前十,浙江台更惨
- 六大卫视春晚收视率对比:北京卫视一骑绝尘,宋小宝成为收视密码
- 六大上星卫视春晚收视率出炉,湖南下降,浙江低迷,冠军实至名归!
- 江苏卫视春节编排出来了,肖战《王牌部队》大年初三开始重播
- 2022江苏卫视春晚品质再升级,致敬一线工作人员,舞台年轻有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