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警告:北极植物高度大幅增加,变得生机盎然!或会引发灾难( 二 )


要知道植物的生存能力和适应能力 , 在某种程度上是远远强于人类的 。 而植物的感知能力 , 同样会比人类优秀不少 。 两者相互结合 , 植物也自然而然的会在气温变化的第一时间开始向北推进 。
我们都知道北极地区属冻原地带 , 曾经生长在北极圈的植被也大都是一些低矮的灌木以及垫状草和禾草等等 。 毕竟只有这样的冻原植物 , 才有机会能够忍受漫长的严寒冬季 。
可事实上早在2013年4月1日 , 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以及康奈尔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就在《自然气候变化》杂志中提出预测:
“在未来数十年内 , 北极圈近半数地表制备的种类将发生改变 , 绿色准备的范围和林木覆盖率都将显著增长 。 西伯利亚部分地区的林木线 , 更是会向北延伸数百英里 。 ”
如今这一切都已成为现实 , 北极圈也不再是冻原植物的专属地带 , 当低纬度地区的植物逐渐向北推移之后 , 冰川地区所占据的面积就会越来越少 。
植物高度增加的原因
植物高度为何增加 , 科学家们认为主要是由于水分含量以及温度变化 。
首先是水分含量的增多 , 也就是植物能够吸收的水分含量增多 。 从全球变暖的角度来看 , 北极冰川逐渐融化 , 其中一部分进入了海水之中 , 另一部分则进入了空气之中 。
当空气湿度增加以后 , 土壤湿度同样会增加 。 正因如此 , 植物能够吸收的水分越来越多 , 植被高度自然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
其次就是温度变化的因素 。 众所周知 , 适宜的温度条件会让植物拥有更好的生长状态 。 比如沙漠之中的植物往往就比雨林之中的植物表现得更加“憔悴” , 为了保证自己的生存 , 沙漠中的植物们不得不想尽一切方法储存水量 。
在全球气候发生变化并对北极造成影响之前 , 北极圈中的植物所面临的问题其实也是和沙漠中的植物一样的 , 只不过前者生存环境温度过低 , 后者生存环境温度过高 。
可在全球气温发生变化之后 , 北极圈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 这让北极圈中植物生存条件变得相对要好了许多 。
因此 , 植被高度自然而然就发生了变化 。
除此以外 , 研究人员们还提到另外一种可能:低纬度地区的植物逐渐向高纬度地区转移 , 原本生活在北极边缘地带的植物就会面临新的外部竞争 。 在这种竞争压力下 , 植被高度增加或许是一种正常现象 。
相比于前两种原因 , 最后一种原因无疑是比较理想的 。 毕竟前者是全球气温变暖的变相证明 , 而后者则只是自然界中的基本规律而已 。
可无论是哪一种原因 , 我们都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才行 。 要知道南北两极的任何变化 , 都有可能对人类世界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 如果连未雨绸缪的基本意识都没有 , 人类的生存也必然会举步维艰 。
植物高度增加的后果
在植被高度增加之后 , 土壤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自然也会增加 , 北极圈乃至全球气候也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 如此一来 , 人类曾经改变温室效应所作的一切努力都将作废 。
不仅如此 , 在植被高度逐渐增加以后 , 北极土地将会更适合越来越多的植物生存 。 最终 , 不断增加的绿色植被成为了北极圈中的主色调 , 让原本能够反射太阳光芒的冰雪层彻底被掩盖 。
当这些绿色植被吸收了足够的太阳光之后 , 北极地区的气温进一步升高 。 到了那个时候 , 整个北极圈甚至全球的气温变化很有可能会进入一种恶性循环 。 气温不断上升 , 冰川不断融化 , 北极冰原变得越来越小 , 再没有曾经的辉煌 。
更可怕的是 , 在北极气温上升的过程中 , 埋藏于冻土之下的那些未知病毒也会重见天日 。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前往北极旅游 , 却很少有人真正关心过北极生态环境和气温环境的变化 。
尤其是对于原本生活在低纬度地区的人来说 , 北极温度实在太过寒冷 , 根本察觉不到任何异样 。
抱着这样的心理 , 北极冻土中的远古病毒很有可能就会借助人类的帮助进入到世界各地 , 给全人类造成难以预估的损失 。 对于病毒的危害 ,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定的认识 。 倘如那一天真的到来 , 我们又将何去何从 。
离奇现象的警示
其实除了北极植被长高的离奇现象之外 , 格陵兰在2021年当地时间8月14日 , 下了自1950年有记录以来最大的一场雨 , 同样是不可思议的一件事 。
根据当地气象局统计数据显示 , 此次降雨主要是由于气温上升之后 , 导致出现相对较温暖的空气 , 进而引发了降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