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航天|神舟十三号即将出征,女航天员升空有哪些优势?】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 , 2021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 , 将会有一个特别的节目 , 叫做“太空拜年”!
大家好 , 我是陪你看世界的通晓君 , 10月7日 ,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组合体已转运至酒泉航天城发射区 。 目前发射场设施设备状态良好 , 后续将按计划开展发射前的各项功能检查、联合测试等工作 , 也就是说 , 2021年10月中旬 , 新的“太空出差三人组”将搭乘神舟十三号飞船 , 开始为期183天的太空之旅 , 这将是截止到目前中国航天史上驻留时间最长的一次 。
同时也说明 , 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的第一期任务很成功 , 为后来人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 , 新的“太空出差三人组”里面 , 还有一名女性宇航员 , 大家可以猜一猜她是谁!
目前网络上呼声最高的女性宇航员有两位 , 她们分别是刘洋和王亚平 。 刘洋是我国首位飞上太空的女航天员 , 2012年6月 , 刘洋乘坐“神舟九号”飞天 , 完成了为期13天的科学实验任务 。
王亚平紧随其后 , 她是“神舟十号”的航天员 。 2013年6月 , 王亚平出色完成了包括“太空授课”在内的各项航天任务 , 2021年 , 她更是入选了神舟十二号的备份乘组 , 这说明王亚平早就瞄准空间站任务进行了系统性训练 , 今年年初新华社记者还实地采访报道了王亚平的日常训练 , 从报道中来看 , 王亚平训练非常刻苦 , 与团队成员的配合也很默契 , 无论是个人状态还是和团队的相容性 , 都达到了可以执行任务的状态 。 所以这次神州十三号的“铿锵玫瑰”大概率就是宇航员王亚平了!
实际上 , 关于女性宇航员在太空长期执行任务 , 大家一直以来都有一大箩筐问题 , 比如:这一次的太空任务为啥要选择一名女性宇航员?以后女性宇航员上天执行任务会成为常态吗?女航天员在太空后生活是否方便?女航天员返回地球后还能生育吗?女宇航员在太空工作中具备哪些相对优势?
首先 , 中国空间站的建造还处在关键阶段 , 2022年我国还要发射“问天”和“梦天”两个空间站舱段 , 届时中国空间站的容量是6个人 , 也就是说 , 除了三名中国宇航员 , 还会搭配3名外国宇航员 , 目前一批来自德国、法国、意大利的航天员已经在努力学习中文 , 积极做准备了 , 他们之中也有一名女性 , 可见女性上太空执行任务将会成为日后人类太空探索的常态 。
俗话说的好 , 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 这在高真空、强辐射的太空也不例外 , 我们先来看看神舟十三号宇航员的任务:在这6个月的时间里面 , 他们主要的工作是进一步验证空间站建造和运营的关键技术 , 具体来说 , 也就是核心舱、天舟二号、天舟三号一起运作配合的进一步验证 。
具体任务分为三项:第一项 , 航天员长期驻留的技术 , 验证长时间工作的可靠性 。 第二项 , 开展出舱活动 。 在出舱活动当中 , 航天员、航天服 , 还有机械臂 , 包括空间站都要进一步验证出舱活动的相关技术 。 第三项 , 航天员要在轨开展相关的空间科学实验 , 进一步为空间站建造和运营积累更丰富的经验 。
所以 , 我们大致可以把宇航员的任务分为建造和运营两大板块 。 从医学角度来讲 , 男性比女性的身体更强壮 , 体力更好 , 可能在空间站内就会多干一些体力活 , 主要负责建造板块 。 而女航天员在飞船内或者空间站内更多的是担任任务专家 , 主要维护一般设备和从事一些常规试验等 , 也可以担任科研人员 , 从事特殊的科学实验 , 她们主要负责运营板块 。
从生理构造、心理素质上来看 , 女航天员的耐寂寞能力、心理素质稳定程度都比男航天员更强一些 。 除此之外 , 女航天员在某些方面感觉更加敏锐 , 心思更加细腻 , 考虑问题更加周全 , 处理问题的方式也更加冷静 , 美国航天局(NASA)作为先驱 , 他们的科学研究表明 , 男女混搭的宇航员组合 , 十分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 NASA最新公布的宇航员名单中 , 几乎一半都是女性 , 这也很说明问题了!因此我们可以确定 , 以后女性宇航员飞天执行任务会成为一种常态 , 这对于广大女性来说 , 无疑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
推荐阅读
- 这野兽真可怜!常被黄鼬咬断脖子,豹叼它喂幼崽,猞猁靠它过日子
- 刚刚启动!第一棒是他
- 事关月球采矿控制权,美国拒绝与中国合作,没想到中方已抢先一步
- 史上唯一被陨石砸中的人,虽只受了皮外伤,但后续的麻烦却没停过
- 散伙的前奏,美再危及国际空间站,中国需警惕,NASA自断后路
- 中国天眼有大发现,47天内发生1652次神秘爆炸,和外星人有关?
- 星舰轨道级发射第二次推迟,超重型B4第三次上发射塔,这是咋了?
- 美国公布四大航天强国榜单,世界前三罕见换血,中国排第几?
- 继天宫空间站之后,又一座百吨级空间站亮相,二者对比恍如隔世
- 中俄在月球要有大动作了,2035是关键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