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10月16日0时23分 , 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F号遥 运载火箭 ,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 , 大约 秒后 ,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 , 进入预定轨道 , 顺利将 翟志刚 、 王亚平 、叶光富 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 , 飞行乘组状态良好 , 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航天科工党组书记、董事长袁洁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 出席神舟十三号航天员飞行乘组出征太空仪式 , 欢送3名航天员出征太空 。
图源:人民视觉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作为载人航天工程的副总指挥单位 , 承担了多台单机产品、大量工业基础件、电子元器件产品等研制生产任务 , 为神舟十三号航天员打造“准稳康”的太空之旅 。
本次任务中 , 发射场、运载火箭、神舟飞船、着陆场等多个系统都含有航天科工的核心技术和产品:由系统公司航天测控公司研制的兼容性好、精度高、速度快、可靠性等级高的系列测控设备 , 能为运载火箭进行全方位自动化检测与控制 , 提供全方位的“体检”服务;由航天晨光研制的金属软管 , 继续在复杂载荷和宽温域极端环境下 , 将发动机燃料顺畅送入燃烧室内 , 为火箭提供充足动力;二院23所微电公司研制的声表滤波器和扼流圈继续为飞船关键部位提供通信保障服务;二院203所研制的一系列优质晶体元器件产品为飞行任务全程提供稳定的时间频率基准 , 确保航天飞行任务能够“看得见”、“听得清”;由航天江南群建精密研制的、在“神八”至“神十二”中表现优异的齿轮传动产品为飞行器对接机构提供可靠地传动保障;由航天江南航天电器研制的运载火箭上的配电器产品 , 承担电源传输、指令信息传递等任务 , 堪称火箭的“血脉”通道;在宇航领域享有盛誉的梅岭锌银电池为运载火箭、载人飞船等提供持续电力;三院111厂研制的连接分离机构产品是轨道舱和返回舱之间 , 返回舱和推进舱之间、返回舱防热大底和舱体之间关键动作的执行者;河南航天695厂研制的数十套关键特种阀门负责控制热控分系统介质流量、通断 , 维持系统介质清洁 , 堪称是为火箭热控系统做保障的关键“管家”;航天精工数以万计的高性能紧固件连接着各个机构 , 凭借着可靠的质量 , 将各个部件紧固在一起 , 塑造了“神舟十三号”的好身板 。
“准”:铸造精准对接的“太空之眼”
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5所研制的微波雷达作为关键测量敏感器在交会对接过程中输出高精度测距、测速及测角信息 , 为空间站建设中的交会对接任务提供有力支撑 。
此次交会对接任务中 , 是径向对接的“首秀”——神舟十三号飞船由后向绕飞至天和核心舱的下方 , 在垂直方向上与天和核心舱对接 。 相比与其它对接口 , 径向对接的复杂场景对微波雷达提出了更高要求 , 也进一步验证了微波雷达的成熟度和稳定性 。
航天科工研制的微波雷达在技术上已实现平台化、系列化发展 , 完全适应后续空间站建设交会对接常态化、快速化发展的趋势 。 自2011年首次参与空间交会对接任务的10余年间 , 已相继导引天舟二号、神舟十二号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完成交会对接 , 微波雷达以全胜的优异表现 , 为空间站的建设及运营提供了强力技术支撑 。
图源:人民视觉
“稳”:确保稳定飞行的“最佳搭档”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三院33所的高精度加速度计组合(简称高加组合)依旧给人“稳稳的信服” 。
执行任务时 , 组合内的核心部件石英挠性加速度计和IF转换电路密切协作 , 精准测量微重力环境下的加速度 , 从而帮助飞船精准把握速度、位置等信息 。 既然两个核心部件分别执行不同任务 , 为什么必须“组合”在一起?主要有两个原因 , 一是加速度计的测量精度与工作环境温度变化紧密相关 , 极易受环境温度影响 , 与IF电路组合后 , 技术人员可巧妙利用组合的“包装” , 将其工作温度平稳地控制适当的点上 。 二是利用系统思维 , 可通过细致调整 , 找到二者结合最优的匹配参数 , 让身处其中的各个器件“心往一处想 , 劲往一处使” , 达到“1+1>2”的效果 。
从神舟十二号飞船任务开始 , 设计人员根据任务需要对IF转换电路进行了功能升级 , 由单纯输出脉冲升级为能够统计脉冲数 , 为提升系统的工作效率提供了方便 。 在此过程中 , 技术人员充分发挥系统优势 , 不断优化产品设计 , 统筹把握整体性能 , 平稳可靠地实现了既定目标 。
推荐阅读
- 地球的岩石,和月球的岩石有相同之处吗?
- 1978年NASA发现金星生命,为何没公布,到底隐瞒了什么?
- 美俄真的做过太空受孕实验吗?失重状态下,对繁衍的影响多大?
- 未来会出现“新人类”吗?巴瑶族仍在进化,身体同常人有差异
- 雪山发现500年前的少女,面容如生看着像睡着了,死法其实很残忍
- 航天员在太空过春节无聊怎么办?网友给支招:3个人可以玩斗地主
- 中国航天员首次太空过大年,王亚平女儿让妈妈只摘一颗星星
- 为何太阳光照到地球会变热,但日地之间的太空,却冷到不行?
- 景海鹏:中国唯一一位三次登上太空的人,妻子子女如今何在?
- 中国最遗憾的航天员:备战24年无缘太空,这一次他又错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