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航员连牺牲都不怕,为啥从月球上看地球会感到恐惧?( 二 )
尽管如此 , 这些精英飞行员还是要经过层层的筛选 , 只有其中最优秀的才能够充当人类航天事业发展的“先锋” , 他们面对危险的航天行动 , 已经做好了可能会牺牲的心理准备 。
话虽如此 , 真正登上过月球的宇航员表示 , 在月球上凝视我们的地球时 , 还是会觉得恐惧 。 这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当然是面对未知危险的本能恐惧了 。 就算怀揣着伟大的信念 , 比世界上大多数人都要勇敢 , 航天员们毕竟也是人 , 也会有动物面对死亡时最本能的恐惧 。
【|宇航员连牺牲都不怕,为啥从月球上看地球会感到恐惧?】当一个人脱离了地球的范围 , 来到茫茫的宇宙当中时 , 难免会被这个庞大、黑暗的空间所震撼 。 月球是一个几乎没有大气的地方 , 这里即使是被太阳光照耀着 , 天空也依旧是以黑暗为主 , 难免令在地球上生活的人类产生一种自然而然的恐惧 。
其次 , 航天员们知道 , 自己如果在这里发生一些什么意外 , 都只能靠自己或者同伴的能力去解决 , 在遥远的地球家园上能够给自己提供的帮助是非常有限的 。
试想在一颗冰冷、荒凉的星球上 , 只有那么两三个人去面对随时有可能出现未知意外的宇宙和复杂、庞大的飞船 , 怎么可能不害怕?
虽说在类似环境下的训练航天员们已经进行过很多次了 , 但毕竟现在才是这件事真实发生的时刻 , 而高悬在天空中的、遥远的地球无疑是加深了这种感觉 。
月球上看地球是什么样子?
话说回来 , 月球上看到的地球到底是什么在样子 , 它的模样会不会让人更加恐惧呢?答案是肯定的 。 从我们地球表面往天空中看去 , 最大、最明显的天体就是太阳和月亮了 , 剩下的星星们在实质上都只是一些亮点而已 。
但是就算是挂在天空中的“超级月亮” , 它的大小也远远不及从月球上回望地球的模样 。 根据飞行器和宇航员拍摄的照片可以看出 , 从月球上观察地球 , 大概是地球上看到的满月大小的14倍 。
本来人类对于巨大的事物就有一种本能的恐惧 , 何况这个巨大的事物还是我们生活的地球呢?最令人不安的是 , 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天体都是在不断运动的 , 不光有日升月落 , 还有星辰的轮转 。
但是 , 月球上看到的地球几乎是一动不动的 , 这是因为月亮和地球之间有着“潮汐锁定” , 月球永远只有一面面对着地球 , 而另外一面是完全的漆黑 。 这样注视着一动不动的地球 , 感觉就像是连时间都一起静止了一样 , 自然会让人觉得不安 , 航天员的心理我们完全可以理解 。
浩瀚无边的宇宙
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 也是我们了解最多的地外天体 。 但就算是这样 , 我们也谈不上对月球“了如指掌” , 比如月球背面的一些地形、月球地表之下究竟是怎样的结构 , 这些都是我们现在还不太清楚的 。
人类登上太空已经半个多世纪了 , 我们面对浩瀚的宇宙还是充满了疑惑和迷茫 , 甚至还没有真正到太阳系之外看一看外太空是什么样子 。 根据研究者们的计算 , 就算以后我们的飞船达到光速 , 要随意进行星际旅行也几乎是不可能的 。
那么 , 人类是不是因此而灰心丧气了呢?当然没有 。 我们的科学研究不光是一个寻找答案的过程 , 同时也是一个发现问题的过程 。 这些新问题的出现更加激发了人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 指引着我们向着更多的未知出发 。
从月球到火星 , 再到更加遥远的太阳系行星……人类的脚步也许并不算快 , 但是却始终坚定如常 , 相信自己能够在未来获得更多的成就 , 并且一步步接近那些曾经困扰着我们的问题的答案 , 最终创造一个更加伟大、辉煌的文明 。
结语
过去美国进行的登月工程 , 除了想要探索月球本身的秘密之外 , 也有“冷战”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影响 。 美国和苏联为了争霸 , 进行了数十年的航天工程竞赛 , 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 。 在冷战结束之后 , 苏联最终解体 , 而美国也没有再进行登月这样对经济实力损耗极大的行动 。
那么 , 人类的登月行动就要结束了吗?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 因为我们要想向太空进发 , 那么去月球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 现在 , 中国成为了航天事业发展得最快的国家之一 , 我们展开了自己对于月球的探索 。
目前 , 中国已经成功向月球上发射了探测车 , 并且还取回了月球土壤的标本 。 这代表着我们已经具备了让飞行器在月球和地球之间进行来回的能力 , 那么未来有没有可能将宇航员送上月球呢?看起来还是相当乐观的 。
推荐阅读
- “九星连珠”后地球会怎样?科学家已测出时间,距上次刚好1000年
- 理想ONE雨夜惊魂,遭遇七车连环追尾!官方回应来了
- 炒掉纳什!交易哈登!篮网6连败后岌岌可危,管理层该做决定了?
- 上个月我微信连续转账了共一百万,为啥会有银行人员来调查我?
- 远隔38万公里,为何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却偏偏不敢回头看地球?
- 私人公司也能训练宇航员,美国首个私人宇航员任务将于3月底发射
- 基于血红蛋白的氧载体化合物可以保障宇航员的安全
- 可怜!30岁男子“大年初二”猝死:连续3天熬夜打牌,酒局不断!
- 人类发展过程中的牺牲品,海滨灰雀和大海雀,是怎么灭绝的?
- 殷桃发文约工作人员去爬山,惨遭六连拒,网友纷纷留言想报名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