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沙丘》是美国科幻文学史上的一部巨著 , 自1965年出版以来 , 就有众多的导演想把它拍成电影 , 有许多人因为拍摄难度望而却步 , 也有人因为拍摄《沙丘》而名声大损 。
《沙丘》系列图书的出版 , 始发于作者弗兰克·赫伯特的一份约稿 。 当时一家杂志请赫伯特撰写一篇关于俄勒冈沙丘的文章 , 这篇文章虽然没有完成 , 却引起了赫伯特对沙漠的极大兴趣 , 他研究了大量的资料 , 决定写一部关于沙漠的科幻文学作品 。
当赫伯特兴致勃勃地将书稿交给出版社时 , 却被泼了一头冷水 。 在被23家出版社拒绝后 , 终于有一家出版社接纳了这部作品 。 出版后不久 , 《沙丘》拿到了科幻文学界的两项顶级大奖雨果奖和星云奖 。
【爱恨情仇先放一放,和维叔一起欣赏沙丘之美,还有可爱的小沙鼠】这部作品是科幻文学作品 , 也是对科幻文学的革新 , 因为它彻底更改了以往那些科幻作品的冷艳色彩 , 里面有着历史的厚重、远古的图腾、现实的映射 , 更重要的是让人认识到沙丘的美丽 。
智利著名导演亚历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曾受委托拍摄这部伟大的作品 , 然而当他一切都准备就绪的时候 , 片方却因资金原因取消了拍摄计划 。 后来 , 有一部纪录片《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专门讲述老佐的拍摄构想 。
老佐失败后 , 又有一位导演揽下这项重任 , 老佐第一时间去观看了这部影片 , 看完后不厚道地笑了 。 这部电影就是大卫·林奇版的《沙丘》 , 发行于1984年 , 这是导演本人都想抹掉的一部电影 。
如今 , 加拿大电影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背负着全村人的希望 , 重金打造这一经典IP , 以一种更加电影化的方式来再现这部经典小说 。
维叔的这部电影对应着小说第一部的上半部分 , 他将小说中一些铺垫性的情节以旁白的形式简洁再现 , 而核心转移到关键情节、行星、星际飞行器的再现 , 尤其突出了沙丘之美 。 沙丘之美具体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呈现 。
首先 , 形态美 。 沙丘之美首先表现在形态上 。 风平浪静时的沙丘尤其美丽 , 它们就像一个个在沙滩上爬着日光浴的男男女女 。 沙丘的曲线和人体的曲线非常像 , 去过沙漠的人会有更深刻的体会 。
一旦风沙骤起 , 沙丘形态变成一种恐怖之美 , 这是一种可以吞噬一切的力量 。 人类在这样的力量面前显得无能为力 , 只能顺势而为 。
其次 , 生态美 。 看似寸草不生的沙丘 , 其实还是有它的生态形式存在的 , 如果我们忽略掉统治这里的人类 , 还有可爱的小沙鼠和巨大的沙虫 , 小沙鼠显然比沙虫更美 。
小沙鼠美得就像是从别的星球来的 。 按照正常的生态逻辑 , 沙丘上的小沙鼠必然是小耳朵的 , 因为在沙丘上生存一定要让身体上的水分最小限度地流失 。 而小沙鼠的这个大耳朵显然是不合适的 。 但如果我们参考人类美的进程 , 为了美 , 生物什么事做不出来 , 楚王好细腰 , 城中多饿死 。
沙丘上的飞行器也采用了一种仿生学的设计理念 , 看上去就像一个个大蝗虫 , 很好看也很可爱 。
最后 , 价值美 。 沙丘上有一种宝贵的资源“香料” , 这种物资可以最大限度地释放人类的潜力 , 也是星际飞行的必备原料 。 而星际诸侯的纷争也是因为这种资源而引起的 , 谁控制着这种资源就会获得巨额的利润 。
《沙丘》这部作品最特别的地方就是它映射着当前的世界和当前的人们 , 这些星际之间的战争 , 和现实生活中国家间的战争又何其相似 。 它让我们不得不在美的享受中思考 , 拯救世界的到底是英雄还是规则 。
在多个版本的“一生必读的一百本书”中 , 《沙丘》都赫然在列 。 国内 , 《沙丘》有多个中译本 , 大家最认可的是读客文化出品的这套 。
推荐阅读
- 为五元红包,五名男子竟大打出手,值得吗?
- “外围女”月入20万,但她们没法上岸
- 四川一剃头匠与陌生女人同居被杀,当晚她丈夫就睡隔壁,凶手是谁
- 冷面杀手刘焕荣的黑道挽歌:赌场抢钱送给幼儿园,所杀全是黑老大
- 史上著名银行劫案,6个劫匪逆向思维,制造了一个没有失败的计划
- 那个连续嫖娼3天的导演,可惜了
- 核武器真的能毁灭地球吗?别被电影给骗了,它们只能毁灭人类世界
- 什么是纤维素?关于纤维素的定义和功能的介绍
- 一起高中强奸杀人案的警示
- 《星际过客》影评:科技不是万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