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岁四川美女,汶川地震后回乡创业,年售6000万,还带村民致富( 二 )


如果能开一家网店 , 把外边的世界和家乡联结起来 , 在网上卖山货 , 岂不是个好办法 。
赵海伶说干就干 , 2009年10月 , 手握2000元启动资金 , 当地第一家卖山货的淘宝店“青川海伶山珍”开业 。
其实 , 赵海伶此举并不是硬闯蛮干、意气用事 。
别看她才21岁 , 但在经商方面 , 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 。
妈妈开餐馆 , 哥哥开服装店 , 上大学期间跟同学经营小酒吧 , 对于怎么做生意 , 她脑子里有自己的算盘 。
翻山越水 , 事业起飞
创业谈何容易 , 现实中的困难层出不穷 , 没有热爱和信念的支撑 , 又怎能坚持下来 。
没有工作场地 , 她借妈妈的餐馆办公;没有电脑 , 她想办法去借;没有网络 , 她跑去有网的地方蹭;
没有货源 , 她一个女孩子 , 跑市场上一家一家仔细对比 , 跑农户家里苦口婆心谈合作;
物流不方便 , 她就每天4点起床 , 5点出门 , 亲自送货到车站 , 赶每天6点唯一一趟去成都的大巴车;工作量大 , 她每天只能睡两三个小时 。
那几年 , 她经常乘坐的交通工具就是三轮车、拖拉机 , 偏远路狭的地方 , 就只能靠两条腿走路了 。
有人不相信她 , 把她当成骗子;有人固守传统观念 , 认为网购一点不靠谱;还有人不重视质量问题 , 以次充好 。
每天早出晚归、爬山翻沟 , 苦口婆心给乡亲们“画大饼” , 赵海伶一刻不得闲 。
但她不怕辛苦 , 她怕的是农户不理解不合作 , 是看到利益后农户弄虚作假 。
善良、真诚 , 能吃苦 , 有智慧 , 越来越多的人被赵海伶打动 , 纷纷寻求合作 。
在收购山货的现场 , 称斤两、辨品质、搬运货物……赵海伶亲力亲为 。
为大山内外搭建信息路 , 为父老乡亲开拓致富路 , 她双肩柔弱 , 但信念坚定 。
当年 , 就实现了与100多户农户的合作 , 竹荪、木耳、蜂蜜、核桃等当地特产销往成都、北京等城市 。
2010年 , 赵海伶有了自己的办公室 , 虽然只有5平米 , 但她的内心欢呼雀跃了好久 。
同年 , 青川海伶山珍商贸有限责任公司成立 , 线下实体为网上经营保驾护航 。
在200多户农户优质、固定货源的保证下 , 2010年实现销售额近200万元 。
2012年 , 全国多个城市的十几家“海伶山珍”门店陆续开业 。
2016年 , 先后签订与京东、苏宁等各大电商的合作协议 。
如今 , 与海伶山珍合作的农户已达五万多户 , 其中建档立案的贫困户就有3000多户 。
赵海伶的示范带头作用 , 影响了年轻人的择业观 , 60多名优秀青年返乡创业 , 当地电商规模达到1000多家 。
体验到直播带货的巨大流量后 , “海伶山珍”迅速采用直播形式 , 打通产品销售新渠道 。
解决农民就业 , 帮助农民增收 , 为家乡办实事办好事 , 赵海伶铭记初心 。
从2000元的网店起步 , 到年销售收入6000万元的省级重点龙头企业 , 赵海伶走了12年 。
12年的时间 , 青川县的的大小村落、各种山珍、合作农户家庭情况等 , 都已在赵海伶脑子里刻下清晰的纹路 。
时代召唤 , 砥砺同行
2009年 , 青川灾后重建关键时期 , 正需要热血青年奋勇冲关 , 赵海伶一马当先 , 果断投身其中 。
山城落后 , 正需要平台联结内外经济 , 阿里巴巴抛出橄榄枝 , 赵海伶目光精准 , 抓住商机 。
【33岁四川美女,汶川地震后回乡创业,年售6000万,还带村民致富】2015年 , 国家部署全力脱贫攻坚战 , 赵海伶成为青川先行者 , 不仅用网络惠及青川父老 , 还与陕西、甘肃、青海等地合作 , 扩大扶贫范围 。
2016年 , 投资1000多万元 , 占地10亩的新厂房投入运作 。
不同产品不同包装车间不同仓库 , 严格按标准化流程操作 。
各种山货产地不同 , 质量参差不齐 , 赵海伶双管齐下 , 一方面创建公司种植基地 , 另一方面现场指导农户 , 推行标准化种植、采收 。
赵海伶带头走在脱贫攻坚路上 , 父老乡亲前赴后继 , 在脱贫致富路上绽放笑容 。
高标准高质量 , 多销路快致富 , 赵海伶踏着时代的节拍乘风破浪 。
与时代同行 , 与父老乡亲同呼吸 , 赵海伶早已把自己的人生奉献给青川这片土地 。
当曾经满身稚气的小姑娘 , 慢慢蜕变成雷厉风行的带头人 , 青川父老乡亲们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
12年前 , 一位蜂农最大的心愿是给家里换一张床 。
如今 , 别说换床 , 就是换整套家具 , 买小汽车的钱都有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