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乱的元宇宙,到底图个啥:千亿美金投资,只为立个靶子挨打?



凌乱的元宇宙,到底图个啥:千亿美金投资,只为立个靶子挨打?

文章图片

凌乱的元宇宙,到底图个啥:千亿美金投资,只为立个靶子挨打?

文章图片

凌乱的元宇宙,到底图个啥:千亿美金投资,只为立个靶子挨打?

文章图片

凌乱的元宇宙,到底图个啥:千亿美金投资,只为立个靶子挨打?

文章图片

凌乱的元宇宙,到底图个啥:千亿美金投资,只为立个靶子挨打?

文章图片

凌乱的元宇宙,到底图个啥:千亿美金投资,只为立个靶子挨打?


最近“元宇宙”概念越来越火 , 各个互联网大厂 , 都先后发布了“元宇宙”计划 。
这个元宇宙 , 到底是啥?
每每说起元宇宙 , 大都会拿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导演的电影《头号玩家/Ready Player One》做举例说明 。
《头号玩家》设定在2045年 , 现实世界混乱而残破 , 人们为了逃避 , 选择投入虚拟世界“绿洲”的怀抱 。
“绿洲”是基于虚拟现实技术 , 搭建起来的游戏社区 , 其创始人在临终前宣布 , 如果找到他在游戏中设置的彩蛋 , 不但将拥有5000亿美元遗产 , 而且获得整个“绿洲”的控制权 。
电影是以虚拟现实为背景 , 但是 , 斯皮尔伯格并没有在认真讨论技术啊 , 好不好!
公民凯恩出镜 , 串起闪灵、鬼娃、高达、哥斯拉、亚基拉、街霸、铁巨人、金刚、龟波气功……再加上迪斯科音乐和各种游戏卡 , 斯皮尔伯格明明写出了一部全球世纪流行文化编年史 。
所以说 , 《头号玩家》只能当做元宇宙的入门演示 , 但是 , 元宇宙的概念 , 并不是这么简单 。
它 , 既是虚拟世界 , 又不是单纯的如梦似幻;
它 , 既是数据驱动 , 又不是单纯的数据流 。
“元宇宙”(Metaverse) , 这个词是尼尔·斯蒂芬森在1992 年的科幻小说《雪崩》中创造的 。
斯蒂芬森认为 , 电脑靠‘1’和‘0’来表现所有事物 。 而‘有’与'无’之间的这种差别 , 即对“存在”和“虚无”进行的关键性区分 , 正是许多创世神话的本源和基础 。 所以 , 在小说中 , 他对比创世神话 , 创造了一个虚拟空间——Metaverse 。
Metaverse , 是一个和社会紧密联系的三维数字空间 , 与现实世界平行 。
斯蒂芬森写到 , “普通人找到连接终端 , 就能够以虚拟分身的方式进入由计算机模拟、与现实世界平行的Metaverse 。 ”
而书名《雪崩》 , 在故事里是一种病毒 , 即对电脑有效 , 也有人脑有效 , 相当于连接两个世界的奇点 。
或许《雪崩》的世界观 , 现在看来平平无奇 , 但是在1992年 , 互联网正处于野生进化期 , Metaverse就是划时代的概念 。
这本《雪崩》不光写出了Metaverse元宇宙 , 它带来的影响 , 在电影、电视领域无处不在 , 电影《阿凡达/Avatar》就是以《雪崩》中网络分身的名字“Avatar”命名 , 一字不差 , 电视剧《英雄/Hero》主角也延用了小说主人公的名字“Hiro” , 两个人都是扛着武士刀穿梭空间 , 电影《超能陆战队》里的小朋友也叫“Hiro” 。
如果把《雪崩》的故事 , 再向前推进十来年 , 我们会看到弗洛·文奇的小说《真名实姓》 。
《真名实姓》1981年首次出版 , 当时就轰动了科幻圈和科技界 。
因为 , 弗洛·文奇在小说中 , 构思了一个可以通过脑机接口 , 进入并拥有感官体验的虚拟世界 , 他几乎准确预言了互联网的发展形态 。
后来 , 刘慈欣把《真名实姓》称为“描写计算机技术浪漫与震撼的杰作” , 弗洛·文奇是跨时代的领跑者 。
PS:《雪崩》和《真名实姓》的中文版 , 都曾在《科幻世界·译文版》连载发表 。
《雪崩》发表于2009年 , 《真名实姓》发表于2003年 , 《科幻世界》真是一本好杂志 。
从《真名实姓》的脑机接口 , 到《雪崩》的虚拟空间Metaverse , 再到现在大热门“元宇宙” , 看得出来 , 这是一场由科幻小说策动 , 延续了40年的思想革命 。
但是 , 这场革命里有个最大的Bug——思想到位了 , 技术还没来 。
让我们简单数数啊 , 与元宇宙有关的方方面面 , 至少包括VR、感应元件、云存储、5G传输、AI技术、社交平台、NFT、区块链等等 , 就目前来说 , 连VR还没有普及 , 元宇宙更是任重道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