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半个多世纪前 , 科学家们首次在小麦胚胎和公猪精子中看到了一类奇特的DNA 。 通常在动植物细胞中 , 我们熟悉的DNA大部分就像一根根长线 , 通过紧密缠绕 , 压缩进染色体结构里 。 然而这种DNA , 它们独立存在于染色体外 , 并呈现出一个个环状 。 因此 , 这些DNA就很自然地被称为染色体外的环状DNA , 简称eccDNA 。
后来 , 这类eccDNA不断在各种生物的各种组织和细胞中现身 , 但它们到底从哪里来的 , 怎么产生的 , 有什么用 , 始终是个谜团 。
近日 , 来自哈佛大学的张毅教授带领其研究团队在顶尖学术期刊《自然》发表长文 , 揭开了eccDNA的起源与发生之谜 , 并且指出 , 这类奇特的DNA具有刺激先天免疫反应的功能 , 将可以为设计疫苗、免疫疗法等提供新的见解 。
在这项研究中 , 科学家们首先采用了新的手段来收集和纯化这类DNA , 并用纳米孔测序(nanopore sequencing)技术获取了全长eccDNA的序列 , 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对eccDNA的理解 。
▲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分三步有效富集纯化eccDNA的方法(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
使用上述方法 , 研究人员从小鼠胚胎干细胞中识别出了160万个独特的eccDNA , 平均长度为1kb 。 通过详细地分析序列特征并与基因组序列进行匹配 , 这些DNA的来源之谜被揭开:eccDNA广泛来源于染色体基因组DNA , 并且可以由来自不同染色体的基因组片段随机连接形成 。
▲使用扫描原子力显微镜(SAFM) , 我们在癌细胞和非癌细胞里都看到了环状的eccDNA(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
根据eccDNA序列的大小、分布等特征 , 研究人员猜测 , 这些片段的产生与细胞凋亡有关 。 后续的一系列实验则验证了他们的猜测:当人为诱导细胞凋亡发生 , 可以增加eccDNA的产生 , 并且在产生eccDNA的过程中需要DNA连接酶Lig3的参与 。
顺着这些发现 , 研究人员进而揭开了eccDNA的第三个谜团:它们有什么用 。 因为上述结果表明 , eccDNA来源于凋亡细胞 , 由其基因组DNA片段连接产生;而以往曾有研究提示 , 从垂死细胞中释放的DNA可促进免疫反应 , 而参与先天免疫反应的一些调节因子又有优先结合DNA弯折结构的倾向 。 综合这些结果 , 研究人员猜测 , 环状的eccDNA可以作为免疫刺激剂 。
▲eccDNA在树突细胞中诱导了200多个基因的显著表达 , 包括与细胞因子有关的基因(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
为验证这一猜想 , 研究人员在几种典型的免疫细胞中进行了测试 。 实验结果显示 , 来源于骨髓的树突细胞、巨噬细胞等对eccDNA十分敏感 , 极低浓度的eccDNA就可以激活这些免疫细胞 , 诱导出强烈的免疫反应 。
此外 , 论文还证明了这些eccDNA作为有效的先天免疫刺激剂发挥作用 , 与其序列无关 , 而是取决于其成环的特性 , 并有赖于细胞质中感知DNA分子的Sting通路 。
基于这些发现 , 研究人员对eccDNA潜在的临床意义做出了很多探讨 。 例如 , 它们很可能具有佐剂活性 , 应用于疫苗的设计;而eccDNA介导的免疫应答则可能与某些疾病中观察到细胞因子风暴有关 , 可以为设计新的疗法提供基础 。
▲张毅教授领导了这项研究(图片来源:哈佛大学张毅课题组官网)
“综合来说 , 这些发现不仅揭示了eccDNA的起源、生物发生和免疫刺激功能 , 而且还揭示了它们在免疫应答中的途径和潜在的临床意义 。 ”研究作者在论文中总结道 。
【半个世纪前现身的奇特DNA,张毅团队《自然》论文揭晓其三大秘密】从五十多年前发现这些奇特DNA以来 , 今天科学家们揭示了它们激活先天免疫的全新概念 。 更详细的机制以及潜在的应用 , 也将是科学家后续研究的方向 。 我们拭目以待科学家们的新发现 。
推荐阅读
- 揭秘陶乐德事件:男子在拘留室离奇消失,难道平行时空真的存在?
- 青藏高原将停止增高,后果不可承受,我们却未感到危机
- 寻求气候变化的确定性:要多少才足够?
- 少见!今年十五的月亮,不是十六圆
- 科学家在大型强子对撞机上寻找难以捉摸的基本粒子
- 地球果真出了大问题?火山爆发后出现神秘现象,科学家紧急发声
- 简述相对论发展史:从伽利略到引力波
- 重磅!英美科学家对奥密克戎病毒11个最新判断!对全球意义重大!
- 15000年前海底金字塔被发现,科学家推测:中华文明前身是MU文明
- 人的气运竟然真的存在?科学家竟然已经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