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位女孩,33个舞台,一个关于年轻人成长的故事( 二 )


同为音综中奋力前行的选手,《爆裂舞台》打造出的差异化,让观众更清晰地了解她们的困境。
观众可以看到,全开麦表演下,破音、走调等失误,被《爆裂舞台》完整地放进正片。
“洒狗血,虚伪得很,就直来!”
“能唱下歌就是及格了?那我姥姥也能唱。”
节目上,韩红毫不留情面地点出爆裂女孩们的不足。单依纯、宋雨琦等爆裂女孩,都在表演压力下掉下眼泪,即便是有多次表演经验的爆裂女孩,有眼光独到的前辈和风格多样的对手在旁,也难免紧张和焦虑。
新生代音乐人要想获得大众的认可,同行竞争、人才实力和名气断层无处不在,焦虑紧随其后。每逢此时,观众共情往往最热烈。
Yamy郭颖在《爆裂舞台》上一路通关到第九期节目,本有机会竞争决赛的她,与其他四位爆裂女孩一样,勇敢地选择一个和盲盒嘉宾PK的“一局定胜负”的挑战赛,结果是输给了盲盒嘉宾孟佳,从而被淘汰。
弹幕中,不少观众为Yamy郭颖的离开感到不舍——如此一个在音乐上具备实力的音乐人,为何没有走到最后?
毫无疑问,爱奇艺此番不仅仅是打造一档华丽的新生代音乐人舞台竞演节目,而是通过一档能够全面观察新生代音乐人创作生态的音乐类综艺,让她们的优秀被更多人看见。
节目的赛制无疑是残酷的,但给新生代音乐人压力,这并非是《爆裂舞台》的目标。
真正的重点,在于完整地塑造一条新生代女音乐人重塑自我、挑战自我、获得成长的故事线,让10位或擅长说唱、跳舞、原创的爆裂女孩,通过合作来融合彼此的风格,将熟悉的音乐领域放进更为广阔的天地,审视不足,吸纳新内容。
强者遇上强者,拼的不是名气、背景。作为一档音综,《爆裂舞台》极具包容度、客观地为新生代音乐人提供舞台机会,不去生硬地违背市场规律——只有拿出优质的作品,才有机会被呈现。
这是爱奇艺自制综艺的特性所在,在综艺节目上发掘新生代音乐人,用完整的故事性、先锋的审美观、客观的呈现角度作为内核,才能有效地引起观众的共鸣。
迎来收官战后,爆裂女孩们的比拼暂时画上了一个句号,而她们的成长轨迹也已清晰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始终激励观众:无论面临生活中的任何挑战,都要勇于找到那个“爆裂”的自己。
这让节目在激烈的赛事之外,延展出更多昂扬向上的情绪价值——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爆裂女孩”,面对生活这座舞台的诸多“考验”,选择用勇气和努力击碎横亘在身前的高墙,最终成为那个闪耀的“爆贝”。
将新生代音乐人与“爆裂”二字联系在一起,单从节目名字和立意上来看,便能感受到她们的更多野心:出道多年,她们蕴藏着巨大的潜能,亟待一个舞台来爆发。
正如在《爆裂舞台》中窥见新生代音乐人的焦虑和困境,为她们提供更多机会去证明自己,爱奇艺在音乐市场总是扮演着一个领头羊的角色。
无论新老艺人,无论何种风格的音乐,都需要一个载体与观众进行连接,爱奇艺将综艺节目作为主要阵地,多次为不同圈层音乐提供了专业舞台。
《中国新说唱》《我是唱作人》等节目,令爱奇艺自制音综成为音乐市场的重要助推器。
涉足说唱、流行等不同领域音乐,通过这些节目解决了作品传播、音乐造星的难题,爱奇艺自制音综用内容不断引入活水,让音乐人的生存生态与市场环境愈发成熟与活泛。
而在这些节目中,爱奇艺自制音综的共性也得以凸显:紧跟时代潮流、贴紧用户喜好、激发市场新生态。
音乐类综艺要获得观众的喜爱,不仅要注重年轻化,更要以娱乐环境的变化为衡量尺,通过不同的创作模式,来持续激发观众的热情。
33个限定舞台之后,10位爆裂女孩在新生代音乐人领域找到了新位置,《爆裂舞台》留给观众的,则是无数次因优质内容而带来的美妙回甘。
10位女孩,33个舞台,一个关于年轻人成长的故事】这令观众对新生代音乐人的期望值又一次拉高:当音综的成功试验,为中国音乐市场正为音乐人挖掘出更宽广的生长空间,一场新的爆发,在《爆裂舞台》之后蠢蠢欲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