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陕西临潼油王村发现秦“半两”铜母范
《中国钱币》1987年04期 张海云
【陕西临潼油王村发现秦“半两”铜母范】1983年9月 , 在临潼县韩峪乡油王村西南的基建工地上 , 距地表约一米多深处发现了一件秦代铜质“半两\"钱母范 。
这方钱范 , 平面近似长方形 , 三边基本平直 , 一边两角为折肩 , 后有2厘米长的柄 。 钱范全长30厘米 , 前宽10厘米 , 后宽10.2厘米 , 厚1.75—2厘米 , 内槽深约1.1厘米 , 钱厚约0.25厘米 , 钱文高约0.15厘米 。 重2.25公斤 , 铜质较好(附图见插图1) 。
钱范巾间有凸起的樹干状浇道将其分为两部分 , 左右各有钱模七枚 , 钱模与主干之间有支干相通 。 面文有“半两“两个阳文篆字 , 钱文高挺 , 直径2.7厘米 , 无廓 , 方穿 , 穿每边宽0.9厘米 。
钱范出土地点位于秦代的芷阳遗址手工业作坊区内 , 出土地层距地面约1.2米 , 周用有许多铜渣、残铜料、废骨料、石料以及印有铜迹花纹的泥范残块 , 还有外饰细绳纹 , 内为麻点纹的筒瓦残片及交错绳纹板瓦残片 , 战国至秦时陶釜、陶罐等器物残片 。 根据我们在芷阳遗址发掘的地层来看 , 一般地表覆盖一层厚0.3米的农耕土 , 往下0.25米厚一层是扰土0.55一0.9米深是汉代文化层 , 0.9米以下是秦一战国文化层堆积 , 这一层堆积中含有麻点纹瓦片 , 动、植物纹瓦当残片 , 有与秦始皇陵出土相似的铜镰 , 战国各式盆、罐、釜等陶器残片 , 这方铜“半两\"钱范出于秦一战国文化层内 。
汉代从高祖到武帝元鼎四年的几十年间 , 圖法变化频繁 , 由于对货币的铸造发行权采取放任的政策 , 同时又因当时经济凋蔽等多种原因 , 币制混乱 , -大小不一 。 这时期所铸的半两钱最大的莫过于吕后的八铢半两 , 这种钱直径基本与秦半两差不多 , 但其份量、质量都远不如秦半两 。 芷阳遗址出土的母范中的半两钱厚度达0.25厘米 , 钱文高约0.15厘米 , 这绝非吕后的八铢半两可比 , 至于五分、榆荚之类的半两小钱 , 那就相差更远 。 因此 , 这方钱范当属战国末至统一秦时期 。
油王村钱范的钱模与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和临潼鱼池遗址发掘的半两钱大小相近 。 始皇陵兵马俑2号坑底部的铺地砖上 , 曾出土-枚半两钱① , 直径2.72厘米 。 陵北侧鱼池遗址中出土五十枚半两钱② , 其中 , 钱径2.68-2.73厘米26枚 , 占总数的52%钱径2.74-2.79厘米的10枚 , 占20%钱径2.8窟米以上的共11枚 , 占22%钱径2.64—2.65厘米的3枚 , 占总数6%由这个比例看 , 钱径在2.68-2.73厘米的(上卜误差0.5厘米)占多数 , 这个数据正好与芷阳出土钱范中的钱径2.7厘米相近 。
既知秦时已采用铜质母范铸币 , 那么铸钱的情况如何?《睡虎地秦墓竹简》《葬律十八种?金布律》中有这样的条文:“官府受钱者 , 千钱畚 , 以丞、令印印 。 不盈千者 , 亦封印之\" , “出钱 , 献封丞、令 , 乃发用之……”这就是说 , 官府收入的钱币要加盖官印封存 , 需要用钱时 , 还须把印封呈献令、丞验视 , 然后才能扃封使用 。 在《关市》条中还载 , “为作务及官府市 , 受钱必辄入其钱垢中 , 令市者见其入 , 不从令者费一甲 。 \"从事手工业和为官府出售产品 , 收钱时必须立即把钱投入蜡中 , 使买者看见投入 , 违犯法令者罚缴一副铠甲 。 秦法苛峻 , 对商品流通过程中的货币 , 管理严格 。 上书《封诊式》又载 , “某里士伍甲、乙缚诣丙、丁及新钱百一十钱 , 容(错)二合 , 告曰:丙盗铸此钱 , 丁佐铸 , 甲乙捕索其室 , 而得此钱容(错) , 来诣之 。 ”从这一案例知秦时绝对禁止民间私铸 。 另外 , 战国时期的货币 , 多数铸地名 , 说明当时是以地区为单位铸钱的 , 但是 , 秦国的10钱都不铸地名 。
《史记?秦本纪》载秦惠文王二年 , “初行钱” , 又《六国年表》同时记载:“天子贺行f钱” , 这说明 , 秦国大槪在商鞅变法之后 , 已于惠文王二年(公元前336年)将铸币权集于王室 , 所以圆钱就不必再铸地名了 。 以往各地均未出土秦代钱范 , 这从另一个侧面也证明了秦时铸币权归中央 。
秦时既禁民间私铸 , 又禁郡县官铸 , 只有朝廷专铸 。 铸钱地点就在京畿附近 , 芷阳就是秦代朝廷专铸的一个场所 。 这方铜质母范应就是这个铸钱厂所使用的钱范 。
但凡冶炼铸造 , 必须具备铜料、水源、燃料、交通等主要条件 , 油王村发现秦代铜质母范 , 绝非偶然 , 这里正是具备了上述这些条件 。 一、铜料来源有两条:1.中央府库调拨 。 2.就近取材 , 开山取矿 。 《水经注?渭水注》载:“秦始皇大兴厚葬 , 营建塚切于都戎之山 , 一名蓝田 , 其阴多金 , 其阳多玉 。 ……”根据陕西省地质局提供的资料 , 在古蓝武大道两旁的山中 , 铜矿资源丰富 , 早在商代已有开采1980年半坡博物馆曾在蓝田怀珍坊发掘了一处商代冶铜遗址③ , 它距临潼韩峪乡的油王村约四、五十华里 。 二;铜范发现地点南面紧毒一条古河道 , 水源丰富 。 三、秦汉时期冶铸一般都用木炭做燃料 , 芷阳遗址手工业作坊区发现有大量的木炭灰 。 油王村位于骊山西麓 , 秦汉时期这一带的山上林木茂盛 , 有充足的燃料 。 四、芷阳地处两大古道(靖函道和蓝武道)交汇点 , 交通发达 , 近在京畿 , 铸出的钱 , 便于上交中央府库或调拨外地 。 具备了这些条件 , 此地确实是一处理想的铸钱处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