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与李廷钊:你在事业上披荆斩棘,而我为你心甘情愿做着一切



屠呦呦与李廷钊:你在事业上披荆斩棘,而我为你心甘情愿做着一切

文章图片

屠呦呦与李廷钊:你在事业上披荆斩棘,而我为你心甘情愿做着一切

文章图片

屠呦呦与李廷钊:你在事业上披荆斩棘,而我为你心甘情愿做着一切

文章图片

作者:山佳
近期 , 中国首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及她的团体 , 又送给全世界两个大礼包:一是新一代的青蒿素抗疟组合 , 再次战胜了已经产生耐药性的病原虫;二是利用青蒿素治疗“红斑狼疮”也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 。
屠呦呦 , 这位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 , 又一次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 回看屠呦呦的成长经历 , 竟发现这个“一根筋”的宁波姑娘 , 竟是一个幸运儿 , 从小有爱她的父母 , 长大后有支持她的夫君 , 家庭、事业双丰收 , 这运气 , 也没谁了……
【屠呦呦与李廷钊:你在事业上披荆斩棘,而我为你心甘情愿做着一切】01
屠呦呦 , 1930年12月30日出生在宁波 , 一个属龙的女娃 。 她上有三个哥哥 , 也许呦呦初来人世间的哭声 , 不像哥哥们那样声音洪亮 , 于是老爸屠濂规突发奇想 , 这哭声怎么好像鹿鸣一样 , 于是《诗经》中的“呦呦鹿鸣 , 食野之苹”映入脑海 , 于是就为心爱的千金 , 取名“呦呦” 。 这名字 , 光听着就溢满了书香气 , 估计在全国范围内重名的概率也特小 , 彰显与众不同 。
据《甬上屠氏家谱》所言 , 屠家祖先自南宋从无锡迁至宁波 , 至今已达700余年 。 中间出过吏部尚书 , 太子太傅、文学家 , 博物学家等等 。 屠家的近几代世祖 , 均与清朝南洋水师有关 , 而左宗棠可谓是南洋水师的掌舵人 , 这样就能够理解 , 《甬上屠氏家谱》为何能请到左宗棠的公子左孝同来题签了 。
呦呦的老妈 , 大名姚仲禾 。 姚家 , 在宁波也算是名门望族 。 外公姚传驹 , 在东三省沦陷前担任中国银行行长 , 后就任民国财政司司长等职 。 舅舅姚庆三 , 留学法国归来曾任国民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 后任上海金城银行分行经理 , 更成为国内最早研究和传播凯恩斯《通论》的学者 。
因老爸在太平洋轮船公司工作 , 呦呦从抗日战争开始 , 就长驻外公家 , 直到考入北京大学为止 。 作为家中唯一的女孩 , 呦呦深受老爸老妈的宠爱 。 老妈最拿手的腌香螺 , 就是呦呦的最爱 。
02
在呦呦16岁那年 , 因患有肺结核而休学 。 这 , 大概也是在她有限生命中 , 最痛苦的一段时期 。 肺结核 , 被称为“痨病” , 病人常常咳嗽个没完 。 鲁迅的小说《药》中 , 茶馆老板华老栓之子华小栓得的就是这种病 , 得靠吃”人血馒头“来治 。 最终人血馒头也未能挡住死神的来临 , 小栓走了 , 华家人财两空 。
而呦呦很是幸运 , 家境良好的她 , 得到医生精心的诊治 , 两年后她恢复了健康 。 当时的呦呦就在想:医药的作用很神奇 , 如果我学会了 , 不仅可以让自己远离病痛 , 还可以救治更多人 , 何乐而不为呢?1948年 , 呦呦进入宁波私立效实中学就读 。 这 , 也是老爸当年的母校 。 1951年 , 呦呦如愿考入北京医学院的药学专业 , 从此走上悬壶济世的道路 。
03
从北京医学院毕业后 , 呦呦这位宁波姑娘 , 就留在了北京中医研究院中医研究所 。 从此 , 老妈拿手的腌香螺 , 就成了宁波朋友来京看呦呦的必备 。 按理说 , 年轻时的呦呦 , 是个文静秀气的南方姑娘 , 但她一直未遇到合眼缘的伴侣 。 眼瞅着已破三十大关 , 却在宁波老乡家里 , 邂逅了一位叫李廷钊的男子 。
说来也巧 , 这位李先生 , 竟是呦呦在宁波名校效实中学的同班同学 。 话说李廷钊中学毕业后 , 1951年进入北京外国语学校学习外语 。 1952年 , 他如愿考入北京工业学院 。 1954年至1960年 , 李廷钊被派往苏联列宁格勒工学院留学 , 并拿 到硕士学位 , 之后在马鞍山钢铁厂工作 。
因同为宁波老乡 , 在异乡北京 , 呦呦与李廷钊的姐姐走得较近 。 这次 , 就是李廷钊从马鞍山来到姐姐家 , 才与呦呦邂逅 。 虽说两人在校时 , 并未说过话 , 但不妨这次聊了个酣畅淋漓 。 后来姐姐发现 , 只要弟弟一来北京 , 呦呦肯定就在她家中等候 。 于是 , 姐姐主动当起红娘 。 1963年 , 两人结婚 。 朋友戏称 , 他们的结合是传统(中药)与现代(钢铁)的融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