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发现“真龙”文物却不识货,被干部30元收购,现已价值过亿



村民发现“真龙”文物却不识货,被干部30元收购,现已价值过亿

文章图片

村民发现“真龙”文物却不识货,被干部30元收购,现已价值过亿

文章图片

村民发现“真龙”文物却不识货,被干部30元收购,现已价值过亿

文章图片

村民发现“真龙”文物却不识货,被干部30元收购,现已价值过亿

文章图片

有心栽花花不开 , 无心插柳柳成荫 。
中华民族文化如滔滔长河 , 奔流不息 , 而随着时间的流逝 , 古老的历史遗迹慢慢沉淀 , 宛如大浪淘沙一般 , 需要我们细致地挖掘 。
在人类历史的研究上 , 对一些遗址以及文物的发现是我们了解古代 , 认识古代的最直观的方式 。 遗迹和文物对我们来说有着非凡的意义 , 越是年代久远的文物 , 越值得我们珍惜和重视 , 因为它们很有可能是我们与那个古老的时代建立起联系的唯一桥梁 。
正是因为这样 , 现在文物的价值越来越高 , 并且这种价值非常直观地展现在了价格上 , 件件都被定出了我们无法想象的天价 。 寻找遗迹、寻回文物的路途是艰辛又漫长的 , 然而 , 有一位农民却无心插柳 , 无意间挖出了一件国宝 , 因为不识货被干部30元收走 , 现在已经价值过亿 。
1、无意挖出国宝张凤祥 , 内蒙古赤峰他拉村的一位普通村民 , 却在一个非常平常的一天里做了一件相当不平凡的事情 。
那是1971年8月的一天 , 是内蒙古人需要开始忙活起他们的耕种的季节 , 身为农民的张凤祥开始在距离村子不远的地方修建梯田 , 酷暑的高温让他的后背出了一层薄汗 , 衣衫也全部被汗水浸湿 , 由于实在是过于炎热 , 他力气已经弱了很多 , 下铁锹的时候甚至一锹铲不到底 。
在他的铁锹被什么硬东西弹回来时 , 他一开始没多想 , 以为是自己力气不够 , 他又尝试了一遍 , 而这次 , 他又遇到了同样的情况 , 他意识到地下有什么东西 , 立马用铁锹在周围挖了几下 。
随着土被挖开 , 他意外地发现 , 这里竟然是一个石洞 , 而且很明显这个石洞不是天然形成的 , 而是后天人为砌成的 。 出于好奇 , 他用手在石洞里面摸了几下 , 没想到还真的让他摸到了一个东西 , 他拿出来一看 , 这是一个质地坚硬、外表看上去一片漆黑、形状有些像钩子的东西 。
他没多想 , 只当是一件普普通通的铁器 , 所以用一根绳子把它拴好 , 当作玩具带给了家中的弟弟 。 弟弟很喜欢这个东西 , 用绳子拖着它玩了好几天 , 并在地上磨了七八天 。
一次 , 张凤祥突然发现这个钩子和他刚拿到的时候似乎有了些不一样 , 原本黑乎乎的表层不见了 , 取而代之的是泛有光泽的墨绿色 , 尤其是在阳光底下看的时候 , 简直就像是一潭深泉一样透彻 。
张凤祥开始意识到 , 自己可能是挖到了一个不得了的宝贝 , 赶忙将它带到了翁牛特旗文化馆 , 让里面的专业人员帮忙鉴定 。 但是 , 由于鉴定技术还不发达 , 之前中国也没有出土过类似的文物 , 所以当时文化馆的工作人员也不能确定这究竟是什么 , 只能依照惯例给这个似乎是文物的东西办理了入库登记 。
为了补偿张凤祥 , 一个叫做王志富的干部用30元征集了这个文物 , 虽然在现在的我们看来 , 30元根本不算什么 , 但是在当时那个年代 , 这已经是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了 。
2、价值上亿的国宝文物上交之后 , 张凤祥很快便遗忘了这件事 , 文化馆的人在把它锁到了箱子里之后 , 也再没有想起来过 。 一眨眼 , 十几年过去了 , 到1984年的时候 , 考古爱好者们掀起了一阵对红山玉文化的关注热潮 。
事情的起因是这一年辽宁朝阳红山文化遗址群被发现 , 有考古人员在这里发现了两件玉器 , 它们做工精细 , 外形精美 , 在文物鉴定专家的仔细辨认和研究之后 , 确认这两件玉器正是红山时期的玉猪龙 。
对于中国人来说 , 龙向来是尊贵的象征 , 在神话传说当中 , 它是万物之首 , 能够呼风唤雨 , 号令万物 , 也正是因为它这样厉害 , 只有历代的帝王 , 才敢用龙自称 , 将其视为皇权的象征 。
中国人对龙的信仰历史悠久 , 最早可以追溯到八千年前 , 有考古学者在八千年前的遗址上发现了龙形图腾 , 证明早在那个时候 , 就有人开始祭拜龙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