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已破解“太岁”身份,吃它不能长生不老,只是一种常见化工原料( 三 )


除此之外 , 这个“复合体”中还含有至少18种类群的真菌 , 包括青霉菌、曲霉菌、木霉菌等等 。
至此 , 太岁中占总重三分之一的“大型黏菌复合体”的生物成分被基本搞清 , 仅从这个生物成分来看 , 与传闻中的“太岁能延年益寿”实在没有太大联系 。
太岁的研究进度到这里 , 关键问题便只剩下一个 , 剩下占太岁总重六七成的“不明物质”到底是啥?
2010年 , 西北大学生命科学院与陕西省、教育部共建的重点实验室对提炼出的“不明物质”进行了分析 。
科研人员通过特殊的分离纯化方式将“不明物质”提取了出来 , 得到一种白色絮状物质 , 科研团队在利用极先进的精密仪器设备检测后 , 最终测得此絮状物质为“聚乙烯醇” , 并且其重量占太岁总重的约70%左右 。 (西北大学学报 , 《不明物体“太岁”的初步研究》 , 2010)
聚乙烯醇在现代是一种重要化工原料 , 广泛应用于尼龙纤维、粘合剂、乳化剂、吸水剂甚至眼药水的制造 。
目前科学界还没有找到“为何太岁中会含有聚乙烯醇这种有机化合物”的合理解释 , 它到底是天然形成的还是后天进入太岁体内的 , 暂时还没有确切答案 。 不过随着将来对太岁样本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 相信终究会找到所有的真相 。
除此之外 , 近年来还有一些研究发现在太岁中存在少量的“多糖” , 至于这些多糖究竟有何具体作用以及产生原因 , 在当前的技术手段下也需要更多的分析和探索 。
综上所述 , 今时今日科学界已基本搞清楚了太岁的具体成分 , 其与某些文章中描述的所谓“第四种生命形式”、“吃了可以长生”、“其自身存在违背自然规律”等等夸张说法没有半点关系 。
从本质上讲 , 它就是一个由黏菌、霉菌、聚乙烯醇、多糖等物质构成的大杂烩 , 所以很多人将其日日拿来泡水喝 , 实属多余 。
央视10套科教频道曾在10年前播出过一个《太岁疑云》的节目 , 节目组专门邀请了权威专家前来参加 , 专家在节目中明确指出 , 一些被太岁泡过的水里经常检测出重金属超标 。
除此之外 , 我还有一点要告诉各位 , 聚乙烯醇是世卫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3级致癌物之一 , 这东西是绝不能天天拿来泡水食用的 。
所以市场上那些隐秘流传的“高价太岁液”不但不会让人长生不老 , 反而会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直到今天 , 有关“太岁水”中重金属超标的报道仍时有爆出
此外还需要说明一点的是 , 现在市场上的所谓“太岁”真伪难辨 。
须知从1949年新中国建立直到1992年 , 整整43年时间新中国才发现了第一块太岁 。
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 , 自从陕西这第一块太岁被发现后 , 各地声称发现太岁的消息如雨后春笋般密密麻麻地冒出 , 估计近30年来社会上“发现”的太岁比中国这两千多年来找到的所有太岁总和还要多 。
这其中是何缘故 , 一眼可知 。
事实上目前可真正冠以“太岁”之称的 , 只有各地大学或科研机构中保存的少量珍贵样本 , 至于其他的 , 怕还是编故事的居多 。
在中国 , 自古以来便有大量关于太岁的神异故事 , 但传说终究只是传说 , 无论怎样 , 最终还是要相信现代科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