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动物的求偶,多是雄性打扮自己,可人类为什么相反?
【自然界动物的求偶,多是雄性打扮自己,可人类为什么相反?】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春天到了万物复苏 , 又到了动物们交配的季节 , 这是小时候看动物世界最熟悉的一句旁白了 。 地球上物种数百万个 , 进化了38亿年之久 , 达不到永生的目的最终走上了交配繁衍之路 , 用这种方式让自己的基因遗传下去 。 地球上的物种多种多样 , 实际上交配繁衍形式也是千差万别 。
人类寻找伴侣靠一见钟情、靠相亲、靠相互追求 , 最终走到一起组建小家庭 , 实现人类文明的发展繁衍 。 但是最终的选择确定下来之前还有很多前提 , 例如高矮胖瘦美丽或者帅气 , 再或者经济条件社会地位等等 , 但这一切的根本却还是希望获得更加优质的下一代 , 生存和繁衍就是生物最本质的追求 。
但也有人看出了不同 , 很多动物的求偶还是比较有意思的 , 它们或者一身鲜艳的羽毛或者有着优美的舞姿 , 再或者有着强壮的身体可以靠着战斗力抢夺配偶 。 在动物的世界里 , 其实一切都没有那么复杂 , 它们遵循本能直击生命的本质 , 那就是为了获得更加优质的后代 。
动物界的求偶 , 为什么都是雄性打扮自己?
其实对于这个问题并非那么绝对 , 在自然界中也并非都是雄性打扮自己去求偶 , 也有很多雌性去求偶的 , 最典型的就是彩鹬 , 一种小型涉禽 , 成年后体长超过25厘米 , 它们多栖息在水塘和靠进水塘的沼泽中 , 以一些小型的水生动植物为食 。 彩鹬是典型的一雌多雄制 , 在繁殖期雌鸟会向不同的雄鸟求偶 , 因此会产下多窝的卵 。 这些卵都将由各自的雄鸟来孵化 , 并且由雄鸟喂养长大 。
在这里涉及到两个非常全能更重要的概念 , 那就是“性选择”和“后代投资论” 。
性选择也是达尔文曾经着重研究的一个领域 , 在地球上的生物它们出现的各种性状都由基因决定 , 而生存环境在其中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 正所谓“物竞天择 , 适者生存” , 大部分的形状都是为了生存地更好 。
但是也有特例的存在 , 例如螳螂是一种“性食同类”的动物 , 在雄性螳螂交配的前中后都可能被雌性螳螂吃掉 。 对比一下它们的体型 , 雄性螳螂都比较小 , 在对打的时候根本打不过雌性螳螂 , 那么正常情况下应该是体型更大一些才会生存地更好 。 但实际上雄性螳螂的小体型就是“性选择”的结果 , 这样更加有利于雌性螳螂性食同类 。
在动物界之所以有些雄性动物长地花枝招展 , 就是因为“性选择”的影响 , 雌性动物可以通过它们优美的舞姿或者光鲜亮丽的羽毛 , 来判断它们的健康状态 , 以获得最优的后代 。 而雄性动物为了在同类竞争中获得优势 , 那么在这种选择下某些性状也就越来越突出 , 成为它们自豪的一面 。
地球生物的配偶双方 , 一方会掌握主动权 , 而另外一方会处在被选择的局面 。 那么这个地位到底是如何划分的 , 这就要考虑雌雄双方对后代的付出代价了 , 例如一些鸟类大部分都是雌鸟进行产卵孵化并且喂养长大 , 而一些雄鸟唯一做的事就是提供一半的基因 , 既然主动权在雌鸟手里 , 因此就具有选择权 。
织布鸟就是这样一种动物 , 雄性织布鸟都拥有非常高超的造房子技巧 , 它们的鸟巢建造的非常漂亮 , 就等待着雌性织布鸟的到来 , 这点跟人类比较相似 , 没有房子找老婆好难0.0!当然它们也只提供一个房子 , 交配后即离家出走 , 把房子留给雌性织布鸟 , 之后自己会继续编造鸟巢 , 寻找新的伴偶 。
当然也有些动物它们对后代的付出是一样的 , 差不多是互相选择的类型 , 没有明显的性选择结果 , 像帝企鹅 , 它们的雌雄个体长相非常类似 , 并且大小也类似 。
为什么人类恰恰相反?
很多人都说人类这个物种里都是女性比较漂亮 , 这跟很多其它物种恰恰相反 , 但这也是性选择的一种结果 , 在不同的时代人们的审美观也是不一样的 , 例如唐朝时期都以丰腴为美 , 现代社会普遍认为越苗条越好 , 但其实这也并不完全正确 。
推荐阅读
- 它们的智商已经高到人类无法理解,即使还没有爬到食物链顶端!
- 揭秘陶乐德事件:男子在拘留室离奇消失,难道平行时空真的存在?
- “男孩失踪案”始末:七个孩子共同守护的死亡秘密,竟是弥天大谎
- 2008年安徽宿州一场兄弟争媳引发的人伦悲剧
- 大西洋和太平洋的神奇分界线,两侧海水泾渭分明,难道是刻意安排
- 古今鸟类巨无霸的对比:恐鸟体型超过鸵鸟数倍,可惜死在了长矛下
- 关于鹦鹉螺的知识,造型可爱的‘活化石’
- 真的存在“布罗肯幽灵”吗?那个隐藏在云雾中的巨人,到底是谁?
- 研究证实:人类驯化对猫的进化产生重大影响,缩小猫的大脑
- 考古发现6000年前的“12吨粮食”,够“河姆渡人”吃好几年,却引出一段笑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