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12点后开张,太阳升起前收摊,南京“鬼市”都卖啥?( 二 )


为了防止盗贼销赃和交易双方被欺骗的情况发生 , 政府明文规定天明才能贩卖以及入市 , 虽然朝天宫一带仍然被成为“鬼市”以及“黑市” , 但其中的黑已经差不多消失殆尽了 , 逐渐演变成了标准化的交易市场 。
这时鬼市内贩卖的东西也不仅仅只局限于传统的古玩字画了 , 东西更加的多元化 , 二手物品 , 想要转手的物品都可以来这里摆摊售卖 , 一时间 , 朝天宫十分的热闹 , 每天从清晨开始就人来人往 , 人声鼎沸 。
著名藏书家薛冰在一次访谈中告诉记者 , 自己至今都记得朝天宫鬼市的盛况 , 从清晨到下午都有人摆摊 , 除了售卖古玩字画和旧货之外 , 卖糖人的 , 理发的 , 掏耳朵的摊位都十分热闹 。
但这个旧货市场在建国之后也遭遇了一些挫折 , 文革时期由于对于文字的限制 , 那些风靡一时的字画古玩无处可去 , 作为主要售卖这些的鬼市也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 , 不可避免的走上了衰落的道路 。
现在朝天宫一带又重新开始发展 , 不同于以前的是 , 主要贩卖的物品从古玩变成了书籍 , 特别是旧书 , 朝天宫一带变成了旧书的交易市场 , 在那里用心观察总会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 。
这对于爱书如命和致力于寻找某些失传书籍的人们来说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 , 因为在其中往往可以找到在其他地方很少能见到的珍贵书籍 , 曾经的鬼市也逐渐变成了闻名全国的旧书市场 , 许多藏书大师都曾来这里寻找书籍 。
藏书家彭令就曾在其中探寻到珍贵的宝物 , 2005年 , 彭令来到在淘书圈中富有盛名的“鬼市” , 那天是周六的一个清晨 , 天色还没有大亮 , 雾气还未消散 , 寻找书籍的人们三两成群 , 打着手电筒在一个又一个的摊位上流连 。
彭令虽然外形瘦小 , 在人群中显得格外矮小 , 不太突出 , 但他有着独具一格的犀利眼光 , 借着微弱的手电筒光 , 在众多书籍中 , 他看中了一个书页发黄的书 , 翻开一看 , 里面是极为优美的字迹 。
从外形来看就能看出这本书的来历不凡 , 于是彭令便与摊贩协商价格要买下这本书 , 虽然最终彭令以高于自己心中理想价格几倍的价钱买下了这本书 , 但他却十分高兴 , 因为自己得到了无法用价钱衡量的宝物 。
后记鬼市几次沉浮 , 起起落落 , 然而在2009年 , 朝天宫不准再摆摊售卖物品 , 曾经在此贩卖旧书和古玩的摊位几次辗转之后都搬迁到了安品街和南艺后街等地 , 已经不复当年的盛况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