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谈核色变”吗?来听专家怎么说



你会“谈核色变”吗?来听专家怎么说

文章图片

你会“谈核色变”吗?来听专家怎么说


如今 , 核技术的应用已经涉及我们日常生活的很多方面 , 如放射治疗通过高能射线破坏癌细胞 , 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 核技术还被广泛应用于辐射保鲜、辐射育种、核能发电等领域 。
而公众之所以会谈“核”色变 , 是因为对核技术的了解还不够 。 10月24日下午 , 上海科普大讲坛第170期邀请复旦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研究员邵春林带领观众一起认识核技术的发展与其生物效应 。
核技术的发展祸福相依 , 回眸那些灾难事故 , 触目惊心 。 1986年 ,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严重泄漏及爆炸事故 , 该事件的直接或间接受难者达900万人 , 近27万人患上癌症 。 2011年福岛核事故与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同样触目惊心 。 瑞典核物理学家帕克金森曾这样比喻:核能有时像马戏团里的猛兽 , 听话时让人感到其乐无穷 , 而一旦失控 , 后果不堪设想 。
邵春林研究员表示 , 核科学技术水平也是当今各国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 , 我们必须为“核”而行 , 其中包括核武器(原子弹、氢弹、中子弹)的研发、放射医学与抗癌治疗、核电能以及核技术的其他应用研究 。 我们还需要不断地在研究中去了解核辐射会引起的损伤、基因突变与致癌和疗愈方法 。
“1945年原子弹爆炸 , 但因为有了认知 , 1956年后产生了培养细胞的存活-剂量曲线等技术 。 ”邵春林说 , “为何会谈核色变 , 是公众对核认知不足 , 科普教育不全面 。 ”
现场 , 邵春林还告诉观众辐射损伤是如何形成的、人体的各个组织对辐射的不同敏感度、受到不同剂量照射后 , 人体会产生的损伤效应等问题 。
参会观众踊跃提问 , 就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的影响、核辐射引起的疾病治疗、我国维护核安全的措施等问题与专家进行互动交流 。
上海科普大讲坛由上海市科委指导 , 上海科技馆主办 , 上海科普发展教育基金会支持 。 目前已举办170场 , 邀请到347位海内外科学家进行精彩演讲 , 逾三万名听众到现场聆听 。 大讲坛将继续利用科学传播的新技术、新趋势 , 通过哔哩哔哩和东方网两大直播平台 , 为更多观众呈现前沿的优质科学知识 。
文字:杨珍莹
【你会“谈核色变”吗?来听专家怎么说】编辑:吴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