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器官移植规则,干细胞让37岁肾衰男子摆脱免疫抑制药物



颠覆器官移植规则,干细胞让37岁肾衰男子摆脱免疫抑制药物

文章图片

颠覆器官移植规则,干细胞让37岁肾衰男子摆脱免疫抑制药物


对于器官衰竭的患者 , 「器官移植」已成为最有效的治疗选择 。 但是器官移植并非我们想的那么简单 , 即使顺利找到匹配的器官并移植 , 未来也需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药物 , 患者必须承担各种药物的副作用 。
然而 , 干细胞有望改写这样的治疗困境 , 近期的《Stem Cells Translational Medicine》期刊上 , 一名施打间质干细胞后肾脏移植的义大利病患 , 在没有抗免疫排斥药物的情况下 , 已经完全耐受新器官18个月 。 虽然这是一名个案研究 , 但是世界首例透过间质干细胞治疗成功的器官移植患者 , 也为间质干细胞成为解决人体器官移植排斥问题的有效方法提供了证据 。
身体的免疫系统会排斥外来物 , 包括移植的器官人体的免疫系统有着非常完善的防御机制 , 只要不是「自己人」 , 免疫系统会对跑进身体里的细菌、病毒、异物、异体组织、进行攻击 , 这是人体重要的保护机制 。
然而 , 当患者接受器官移植后 , 外来的组织或器官等移植物也会被视为外来物 , 身体会加以攻击 , 这就被称为所谓的移植排斥反应 。
为了防止这个问题发生 , 患者必须服用免疫抑制药物 , 以降低他们的免疫能力 。 但是 , 降低免疫力的代价 , 就是他们更容易感染 , 甚至癌症、心血管疾病风险也会增加 。
因此 , 如何改善这样的情况 , 就成为科学家思考的问题 。
这名透过干细胞控制免疫排斥的病患 , 是一名重度肾脏病的37 岁男性 。 黄效民指出 , 这样实验的关键是让病人在器官移植的前一天 , 先静脉注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 结果证实 , 治疗后患者的肾功能迅速恢复 , 且在移植后2年功能稳定 。 两年后的血液检测结果显示 , 患者对新肾脏产生了耐受性 , 患者所服用的抗排异药物在大约五年的时间里也逐渐减少 , 直到完全停止服用 。
截止到研究人员提交论文时 , 患者已经18个月没有接受免疫抑制药物治疗 。
调整施打时机 , 干细胞有望成为治疗新方式
【颠覆器官移植规则,干细胞让37岁肾衰男子摆脱免疫抑制药物】该团队曾作过肾脏移植后 , 再注射间充质干细胞 , 但是这两名受试者发生不良副作用 , 所以改为移植前 , 先调整自体 , 而这项新研究也证明了 , 只要调整好施打的时间 , 在活体肾移植中 , 施打间充质干细胞可在移植后安全、完全停用维持性抗排斥药物 , 最终达到免疫耐受状态 。
虽然目前只有一位成功受益的患者 , 但这项成功案例 , 将有助于未来推动干细胞的治疗模式 。
国际学者也都对此表示期待 。 英国纽卡斯尔大学教授Emily Thompson表示 , “如果真的是间充质干细胞的作用 , 那这可是一件大事 。 ”伦敦盖伊和圣托马斯医院的Chris Callaghan也表示 , “虽然现在还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 , 但一旦成功 , 将彻底改变器官移植游戏规则 。 ”
早期储存干细胞 , 未来治疗潜力无限
间质干细胞是一种多能多干细胞 , 它具有干细胞的所有共性 , 也就是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 。 而且 , 一些动物实验证实 , 间充质干细胞的治疗可以通过“引导”身体接受不同组织的方式 , 来抑制接受者的免疫反应 。
间充质干细胞的来源 , 包括了骨髓、脐带血、脐带、脂肪组织等等 。 干细胞是越年轻效果越好 , 因此相较于从成人的脂肪、骨髓提取 , 如果能保存出生时的脐带血/脐带 , 甚至是“出生前”的羊膜 , 从中提取干细胞 , 将能找到效果最好的间质干细胞 。 在未来 , 或许有机会让这些间充质干细胞 , 起到关键的治疗效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