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男人的胃口越养越大 , 一口气借了几百万 , 说要创业 , 没多久就人去楼空 。
钱没了 , 爱也没了 , 年过半百孤身一人 , 她整夜守着空荡荡的别墅叹气 , 后悔自己年轻时曾有过无数人生选择 , 偏偏选了最烂的一个 。
、
金钱和爱情 , 时常被人放在一个天秤上衡量 , 对比孰轻孰重 , 其实这是一个悖论 。
金钱是金钱 , 爱情是爱情 , 两者根本不是一个维度的东西 , 怎么可能对比呢?
可为什么有的人 , 总爱用金钱来衡量爱情呢?
钱与爱的背后 , 是人性的卑微不安
《蜗居》中的宋思明 , 花钱买爱 , 他的潜台词其实是:你不可能无条件爱我 。
他深爱海藻 , 会因为她几天不回消失 , 想东想西;会因为她和男友一通电话 , 醋意大发;会在自身难保时给海藻500万 , 护她平安 。
他对海藻的爱 , 源于美色 , 随着投入越来越多 , 这份爱也脱离了美色 , 变成了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梦 。
内心深处 , 宋思明是不自信的 。
他年纪大了 , 有家室 , 还曾侵犯过海藻 , 他不认为海藻会爱自己 。
这种心理 , 在心理学中叫做“低自我认同感” 。 薄弱的自我 , 无法去爱 , 个体认同不了自己的价值 , 只能通过外界一些标准来肯定自己 。
被爱 , 就是一种标准 。 只要能被爱着 , 我们就会感到自己是有价值的 。
可矛盾的是:一个不认为自己值得爱的人 , 如何能被爱呢?
这类人 , 虽然无法认同自己的价值 , 但可以依靠外界的标准 , 来肯定自己是有价值的 。
比如:物质标准 。
一部分持有“笑贫不笑娼”价值观的人眼里 , 有钱就是大爷 , 只要有钱就能买到一切 , 包括爱情 。
电影《包法利夫人》中 , 婚后苦闷的爱玛 , 渴望得到爱情 , 她周旋于几个渣男之间 , 原以为爱情近在咫尺 , 结果被玩弄、被欺骗 。
最终 , 爱玛在郁郁寡欢中死去 。 这一生 , 她有很多钱 , 也曾用钱换爱 , 可至死孤身一人 。
爱玛真的没有得到爱情吗?其实 , 她早已得到了 。 木讷的丈夫不懂的表达爱 , 无法理解爱玛的情怀 , 但他深爱爱玛 。
爱玛死后 , 他通过信件得知她出轨了 , 悲痛欲绝 , 可仍然选择原谅 , 不久就追随爱玛而去 。
只是丈夫的爱 , 爱玛无法认同 , 因为她识别不出来:什么是爱 , 什么是欺骗和陷阱 。
识别不清 , 源于自我认同感很低 , 内心深处不认为自己值得被爱 , 也不相信这世上有无条件的爱 。
这样的人 , 只要稍微献一下殷勤 , 就会被迷惑 。
随着迷惑而来的是自卑:我真的值得被爱吗?我有什么好爱的?
他们看不到自身真正的价值 , 只看到自己拥有多少财富、多少美貌 。
所以 , 他们为肤浅的甜言蜜语心动不已 , 却对琐碎平淡的呵护、相濡以沫的真情 , 视而不见 。
让爱情回归最初的模样
当我们沉迷于“花钱买爱” , 我们沉迷的其实是一种欲望 。
花钱得到恋人 , 让人误以为“我是值得爱的” , 真相却是:只有把自己当成商品的人 , 才会把别人当成商品 。
内心深处 , 我们贪求的是满足感 , 而不是爱情 , 所以才会将亲密关系当成交易 , 只要有钱 , 一笔交易达成 , 立刻就能得到满足 。
亲密关系和交易不同的是:
我们需要看到自身的价值 , 经营提高这份价值 , 让自己更值得被爱 , 才能在关系中得到满足 。
那么 , 我们要如何才能让自己值得被爱呢?
首先 , 停止花钱买爱 。
钱就是钱 , 爱就是爱 , 两者不能划等号 。 我们可以挥霍金钱 , 尽情买买买 , 但要分清哪些可以买、哪些不能买 。
爱情不是交易品 , 我们的身体和心灵也不是交易品 。 任何人想要被爱 , 都要先将自己视为一个独立完整的人来看待 , 这样一来 , 他在别人眼中才值得尊重 。
然后 , 搞清楚自己想要怎样的生活 。
很多人纠缠于想要金钱 , 还是想要爱情?在两者间徘徊不定 , 或者认为有了钱就能拥有一切 , 其实这些都是个人幻想 。
纸醉金迷的生活 , 平稳顺遂的婚姻 , 能够同时拥有这两者的人 , 不是人中龙凤就是天资卓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