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毛泽东为什么要给老战友荐读《黄琼传》《李固传》

笔者在整理毛泽东生前阅读批注圈画过的图书时看到,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在读线装本《后汉书》时,在本书卷九十一至卷九十四第21分册封面上写的批注:“黄琼传李固传”“送刘、周、邓、彭一阅”“送陈毅同志阅” 。
毛泽东在本册封面上的这两组批注是在同一个时间段写下的,时间是1965年8月30日之前 。这两组批注的意思,是要工作人员将本册中的《黄琼传》《李固传》送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彭真四位中央领导同志一阅 。这四位领导同志阅读本册中的黄、李二人的传记,是按照中央传阅文件的程序送阅的 。周恩来是1965年8月30日阅读的,其他三位领导同志处及陈毅同志处未在本册封面上注明阅读的时间,但都留下了阅读过的不同标志 。刘少奇是在“刘”字上画了个“圈”表示已读过,邓小平是在“邓”字上画了一条“斜线”表示已读过,彭真是在“彭”字下方写了“已阅”两字,陈毅是在“送陈毅同志阅”后边画一“横线”接着写“陈已阅”三字 。
毛泽东为什么要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彭真四位领导同志及陈毅读《后汉书》里的《黄琼传》《李固传》呢?
第一,是因为《黄琼传》《李固传》中说到的《李固给黄琼书》“是一篇好文章” 。同时《黄琼传》《李固传》二传中还有不少充满唯物论、辩证法思想的言论和文字很值得一读 。
黄琼(86—164年),东汉江夏安陆(今属湖北)人 。他对东汉后期黑暗的社会极为不满,拒不做官 。顺帝永建二年,再次被朝廷征辟 。他走到途中,却犹豫起来,称病不肯前往 。这时,一向仰慕黄琼的李固给黄琼修书一封,就是毛泽东后来称之为《李固给黄琼书》 。这封信从两个方面开导黄琼,一方面批判了当时名士们的孤傲;另一方面针对当时不少名士名不副实,以致容易被人攻击 。信中对黄琼诚言规劝和告诫道:“……若当辅政济民,今其时也 。自生民以来,善政少而乱俗多 。必待尧舜之君,此为志士终无时矣 。常闻语曰:‘峣峣者易缺,皦皦者易污’ 。《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是故俗论皆言处士纯盗虚声 。愿先生弘此远谟,令众人叹服,一雪此言耳 。”此封书信与《黄琼传》《李固传》二传中还有不少充满唯物论、辩证法思想的言论和文字 。例如:“穷高则危,大满则溢,月盈则缺,日中则移”“表曲者景必邪,源清者流必絜”“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等等,这些充满唯物论、辩证法思想的名言警句,毛泽东很有兴趣 。据记载,毛泽东曾在一次政治局会议上念过这几句话 。他认为:《李固给黄琼书》,“就思想文章而论,都是一篇好文章” 。好书、好文章,充满唯物论、辩证法思想,他不仅自己爱读、读了又读,还习惯批送给其他中央、国家领导同志读 。《黄琼传》《李固传》都是他很感兴趣的,也是他很爱读的 。所以,他亲手在书的封面上分别批写了送上述几位领导人阅的内容 。
第二,是意在提倡黄琼、李固能以国家大事、社稷安危为重,不计个人名利官职,正直敢言,谏诤君主的致仕之道,以在领导干部中树立善于听取各种不同意见的正风正气 。
东汉时,外戚、宦官相互倾轧,争相专政擅权 。大将军梁冀的两个妹妹分别是顺帝、桓帝的皇后,梁冀垄断朝政,骄奢横暴,不可一世 。顺帝时,黄琼两次被举荐到朝廷做官,黄琼出来做官后,经常上书直言规劝顺帝,所提批评和建议多被采纳 。顺帝死后,梁冀和梁太后先后立冲帝、质帝,两帝在位的时间都很短 。其后桓帝立,拟褒崇梁冀,说梁冀功劳可与周公相比 。黄琼不畏惧梁冀的权势,在众人随声附和中,只有他坚决反对 。他举出萧何、霍光等为例,认为“赏必当功,爵不越德”,桓帝接受了这个意见 。永兴七年,黄琼重病在身 。临死前,仍上书直谏:圣人位居人上,以德义为首;到危及国家政权时,则把贤人作为主要力量;对上天不以仁义的名分,办事情不以贤人为主要力量,终于导致颠覆,使汉室国统灭绝 。陛下听信谗言,导致太尉李固、杜乔,忠心直言,以德辅政而亡其身 。黄琼为了汉室江山社稷,还这样诤言进谏,可见其对国对君的一片忠心 。
李固也是汉顺帝时的人,“少好学,常步行寻师,不远千里 。遂究览坟籍,结交英贤 。四方有志之士,多慕其风而来学 。”李固多次上书汉顺帝,规劝他慎重选用官员,协助他整顿朝纲,为天下树立榜样 。他说:“夫表曲者景必邪,源清者流必洁,犹叩树本,百枝皆动也 。”质帝时,李固被委任为宰相 。他任职后,“其黄门宦者一皆斥遣,天下咸望遂平,而梁冀猜专,每相忌疾 。”质帝死后,李固认为清河王刘蒜,年岁大又有德行,想拥立他为皇帝 。他在给梁冀的信中写道:“传曰:‘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 。梁冀听不进李固的忠言,反而立了他的妹夫蠡吾侯,是为桓帝 。李固后被梁冀诬陷杀害,死时54岁 。李固两个儿子后来也被杀害,小儿子改名变姓做酒店的伙计,后被朝廷任命为议郎,在职两年去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