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人士讨论香港住屋问题:释放郊野边陲地带利多于弊

文章插图
各界人士参与节目讨论。 凤凰卫视供图
中新网香港10月29日电 (魏华都)劏房问题困扰香港社会多年,一直未得到有效解决。相关团体及多名嘉宾近日出席电视节目讨论“告别劏房”,提倡释放发展湿地、郊野公园和边陲地带等土地,认为此举利多于弊。
由凤凰卫视香港台制作的节目《告别劏房大辩论》,邀请各界人士透过辩论方式寻求良策。该节目第三集邀请慈善团体新家园协会社区发展总监梁秉坚、测量师学会前会长何钜业等6位嘉宾参与讨论。
香港约有四分之三的陆地都被“绿色”包围,“绿化地带”、“湿地”和“郊野公园”占地近67000公顷。为了觅地建屋,最新一份施政报告,研究进一步向绿化地带“开刀”,亦会将“湿地缓冲区”纳入发展区作规划。

文章插图
现场观众互动。 凤凰卫视供图乡议局当然执行委员李耀斌说:“郊野公园是否完全不可以发展?这是否定的,只要涉及公众利益及政府行为,郊野公园是完全可以发展的,收回湿地我们表示欢迎。但过往由于香港做保育(保护)没有成本,成本是转嫁业权人身上,没有任何补偿。”他希望,政府在实施方案时对业权人的利益给予考虑。
何钜业表示,郊野土地的保育同发展并不冲突,因为发展不是单指盖楼,而是发展一个生活空间。他建议,应先计算香港有多少土地适合建房居住、兴建产业设施、建设公路及健康生态,再根据实际需要,将土地重新编配整合。
何钜业举例,米埔自然保护区因为历史原因而不宜发展,但该处附近有很多荒废的湿地缓冲区,适合发展成生活区,突显了这些土地的价值。他认为,此类边陲地带贴近社区,有路网以及基础配套,发展起来会更加快。
时事评论员郭一鸣亦认为,香港目前可发展土地类型众多,包括祖堂地、湿地、边陲地带及棕地,因此解决房屋问题不可“病急乱求医”,要更科学地作出长远考虑。
节目现场有住在劏房的住户透露,劏房户面对上楼难、卫生环境恶劣等问题。梁秉坚表示,特区政府可研究推出短期措施,例如帮助租户同业主协商改善卫生问题,并且在新界建造更多过渡性房屋,但需考虑配套设施,而真正解决问题需要尽快加大建屋量增加房屋供应。
【各界人士讨论香港住屋问题:释放郊野边陲地带利多于弊】“青研香港”发言人庄展铭则表示,香港仍有大量土地未被开发,特区政府应做好长远规划,让年轻人感受到未来的希望,才不会酿成人才流失。(完)
推荐阅读
- 华东师大香港学生唐靖岚的别样春节:导师家吃大餐、“连麦”家人看春晚
- 香港群星网络春晚线上播出 联合录制冬奥MV《一起向未来》即将发布
- 香港警方制作纪录片 讲述2021年警察故事
- 王一博的街舞综艺节目,热度、播放量、讨论度依旧是一骑绝尘啊
- 靠纪录片走红的香港爱国艺人陈贝儿,她令到内地众多综艺节目汗颜
- 新一季《好声音》迎来官宣,引入全新模式掀起网友讨论
- 《你好星期六》收视率不尽人意,新美女主持人引起观众讨论
- 6位主持人
- 陈辰出现在香港凤凰卫视主持节目,是离开东视还是客串主持
- 香港最新收视:TVB凭颁奖礼逼近30点,ViuTV靠播《叱咤》首破10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