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亿存款说没就没!这不就是骗子租了门面吗?( 二 )


其中最大的一笔 , 是来自渤海银行南京分行的超亿元贷款 。
本来吧 , 这个失踪案件里最大的“冤大头”就是渤海银行了 , 可到最后渤海银行沾了一身腥 。
当年11月25日 , 渤海银行南京城东支行行长因突发心脏病在家中去世 , 医院出具死亡证明书 , 为“心源性猝死” 。
对这两个事情 , 新华日报主任记者陈志龙走访了大量关键人员 , 然后被威胁了 。
当年陈志龙的微博记录 , 四个凶神恶煞的黑社会分子冲进新华日报要绑陈志龙到(已逝的支行长)坟上烧纸并威胁要剁手 。
这事 , 斯基不保真 。 但要不是南京分行的声明 , 斯基都不知道威胁人的还可能是银行本行 。
当年人家发的声明是这样的:


南京分行始终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 没有任何主使、参与恐吓、威胁该记者的行为 。
不过 , “好好的存款放银行不见了”的魔法 , 不是只有渤海银行会 。
这招的学名叫“非阳光存款” 。
一般“非阳光存款” , 在银行账户呆不了一会儿 , 就到了企业账户 。
甚至 , 可能压根没进银行账户 。
按理说 , 一些企业很难从正规渠道贷到款时 , 这种途径也是解决资金困难的一种套路 。
坏就坏在 , 有时候 , 中间商赚差价赚红了眼 。
2015年11月26日 , 鄂尔多斯人高志平和老板王候美走进曲靖商行翠峰支行 , 一下子存了1000万 , 存期一年 。
1000万存一年 , 利息能有69.5万元 , 是当时正常一年期存款利息的近3.6倍 。
这笔存款是定向贷给一个叫吴黎波的商人的 。
吴黎波是云南泽庚商贸的老板 , 公司听起来是做商贸的 , 其实干的是高利贷 。
王候美和吴黎波并不认识 , 但当年12月2日 , 吴黎波一行人来到曲靖商行总行办理贷款手续 , 同来的居然有“王候美”夫妇 。
“王候美”夫妇是假扮的 。
这些群演找得也挺随意 , 有的是涉案人的朋友 , 有的是在夜店认识的 , 有的是从人才市场雇来的 。
比起“北漂”群演 , 这些群演的出场费还真不少 , 演一次能拿到三五万的好处费 。
一套流程下来 , 吴黎波获批贷款950万 , 实际到手130多万 。
其余的钱除了群演费用 , 很多被牵线搭桥的行长窦海银“借”走了 。
后来吴黎波跟警方交代 , 他累计贷的4000万元中 , 有800多万是被窦海银“借”走的 。
这次“28亿存款”事件中 , 有没有群演 , 斯基就不知道了 。
不过只要胆子大 , 贞子也能放产假 。
这个事件中 , 还有让斯基看得掉下巴的一环是 , 贷款方是个“假国企” 。
假国企也不一定百分之百的假 , 也可能是半真半假 。
这社会上 , 有一种玩意儿叫“国企挂靠” 。
就是花个百来万 , 你就能得到一个“国有”血统 。
这种血统都不太正 , 一般企业都抱不到国企孙子的大腿 。
因为孙子是三代 , 抱三代大腿是要经过国资委同意的 。
但如果抱四代五代六代的大腿 , 就不用那么麻烦 。
这玩意还是明码标价、童叟无欺的 , 一般抱到四代大腿 , 需要200万元 。
越往下 , 费用越便宜 。
有些国企被抱大腿 , 可能连自己都不知道 。
一家位于河南郑州的大型央企下属公司 , 要不是当年媒体打电话去调查 , 还不知道自己名下多了几家子公司 。
深圳王某一就是做这笔生意的 , 还夸口说自己的报价是最低的 , 因为他拿的是一手货源 。
他说:

真正有关系能直接做这个事情的没几个 。
哎 , 斯基看了一下账户余额 , 真好 , 连2万8都没有 。
要不然 , 碰到这些有头有脸的人物 , 斯基哪知道谁TM是群演 , 谁TM连门面都是租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