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研究者揭示:每一个人可能是多重宇宙的创建者



量子研究者揭示:每一个人可能是多重宇宙的创建者

文章图片

量子研究者揭示:每一个人可能是多重宇宙的创建者

文章图片

本文原创作者:水木长龙
【量子研究者揭示:每一个人可能是多重宇宙的创建者】量子力学似乎揭示了一个违逆常理的事实:世界并不是确定的真实存在 。 所谓的“确定” , 只不过是加入了观察者“意愿作用”后的暂时呈现 。 而这种临时性的世界 , 并不稳定 , 会时时随着“意愿者”的意志做着不断的改变 。 这是稍带哲学蕴味的表达 。
在量子物理学中 , 对世界的真正理解定义或许应该这样描述:在观测之前 , 不存在确定真实的现实 , 即所有可能的情况都存在 , 每一种情况都有可能变为确定的现实存在 , 而这主要取决于观察者的意识影响作用 。 爱因斯坦说“上帝不玩掷骰子的游戏” 。 或许 , 一开始 , 上帝玩掷骰子的游戏 , 后来他玩累了 , 或觉得无趣了 , 于是就不想自己继续玩下去了 , 于是就找理由想请人类“代劳” 。 然后 , 这个掷骰子的上帝说:好吧 , 人类们 , 你们那么希望“心想事成” , 我这就把“心想事成”的开门钥匙交给你们保管 。 不过 , 最终谁能打开通往“心想事成”世界的大门 , 就取决于你们的意愿程度——概率比例大小——来决定了 。
这就是量子力学所揭示的不确定性、量子叠加态、多重世界的可能性等理论的最通俗易懂的直白 , 也是量子力学给人类带来的最积极正面的启示——每个人都可选择自己最美好的未来 , 因为未来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存在 。
我们不妨借量子力学理论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 。
假如一个酷爱量子力学的研究者想要向自己同行的朋友证明多重宇宙或者说多重世界的存在 , 于是进行了这样一个实验:实验的主要设备是一台电子控制的开关仪器 。 开关的状态由处于自旋叠加态——上下自旋的叠加态——的电子的检测结果控制 。 如果测量结果是自旋向上 , 开关开启射出一束强光 , 将实验中的人OVER;反之 , 实验者安然无恙 。
每一次实验的进行 , 对于处于同一世界系统的观察者而言 , 实验者或生或OVER 。 但对于实验者本人而言 , 可能并非如此 , 取决于与其他观察者是否持相同的“意愿”——希望实验者生还是OVER 。 如果与其他观察者的“意愿”是相反的 , 那么世界就会一分为二:一个遵从观察者的“意愿”而呈现 , 一个遵从“实验者”的“意愿”而呈现 。
相对于观察者所在的世界 , 实验者可能已经OVER , 但对于实验者所处的世界 , 实验者安然无恙 。 然后在实验者的世界里 , 继续进行下一次相同的实验 , 如此不断进行下去 , 然后世界不断地被一分为二地呈现出来 。 如此就形成了无数的多重宇宙 , 多重世界 。 每一个里面的环境都会略有不同 , 随着分支层次的不断增加 , 这种不同会越来越明显 。 但最终 , 假如说实验进行到N次 , 也就是说在第N分支的世界里 , 实验者已经与实验前所在的世界早已完全隔离开 , 即完全处于两个不同的平行世界 。
实验者说:哈哈 , 我证明了自己的理论——多重世界是存在的 。 但他这时可能发现周围的环境以及相关的人或物早已面目全非 。 他又如何向曾经当初的朋友证明多重世界是存在的呢?此时他所在世界的人又怎能理解他所说的多重世界理论呢?这多少有点像破茧成蝶的蝴蝶看到了世界的真正美丽 , 却再也无法将这种美丽的世界与曾经破茧前的朋友分享一样 。 也可以进一步延伸一下这样的思维:就像生出双翼的蚂蚁见证了到了世界的另一维度 , 然后飞落地面与其它没有双翼的蚂蚁朋友分享自己的所见所知 , 结果却被固守“平面世界原理”而不能理解“三维世界高度”的地面蚂蚁驳斥训责一样 。
科学就像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一样 , 没有绝对的对与错 , 只有相对的完善与否 。 而每一种理论的完善 , 或填补漏洞或弥补瑕疵 , 都必须首先挣脱出被它束缚的绳索 , 并要跳出直线或平面的思维框架 。 如果一个理论本身就不完善 , 却仍固守于此而又想超越于此 , 与“欲在不牢的地基上续建摩天大厦”有何异?不是吗?
以上的实验无法去实际检验 , 只能说是一个思想实验 , 就像薛定谔的猫一样 , 只是为了检验一个理论 , 但这种理论不无可能是正确的 , 如果正确 , 那么也就说明了:每一个人都是多重宇宙的创建者 , 每一个人都是多重世界的贡献者 , 每一个人并不是确定的存在 , 只是相对的存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