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做到了!我国科学家首次用一氧化碳合成蛋白质,已具备万吨产能,以后不用进口美国大豆了?



中国人做到了!我国科学家首次用一氧化碳合成蛋白质,已具备万吨产能,以后不用进口美国大豆了?

文章图片

中国人做到了!我国科学家首次用一氧化碳合成蛋白质,已具备万吨产能,以后不用进口美国大豆了?

文章图片

中国人做到了!我国科学家首次用一氧化碳合成蛋白质,已具备万吨产能,以后不用进口美国大豆了?

文章图片

中国人做到了!我国科学家首次用一氧化碳合成蛋白质,已具备万吨产能,以后不用进口美国大豆了?

文章图片
【中国人做到了!我国科学家首次用一氧化碳合成蛋白质,已具备万吨产能,以后不用进口美国大豆了?】

中国人做到了!我国科学家首次用一氧化碳合成蛋白质,已具备万吨产能,以后不用进口美国大豆了?

文章图片

众所周知 , 我国是一个粮食消耗大国 , 每年都要从海外进口大量的大豆、玉米等 , 根据海关公开数据 , 仅仅2020年10月到2021年9月 , 我国就从海外进口了9979万吨的大豆 , 进口来源主要来自美国 , 按当前进口大豆471美元/吨计算 , 至少要花费近3000亿人民币!
我国进口的大豆都干嘛了?除了20%用作榨油以外 , 其余80%都用来加工成豆粕作为动物的蛋白质饲料用 , 有朋友会问 , 如果我们能通过别的办法生成蛋白质 , 是不是就不需要进口美国的大豆了?
如果在以前 , 这个问题可能会被人当做白日做梦 , 人家美国、日本这些科技发达的国家研究了几十年都没搞定的东西 , 我们能实现?但是现在 , 我们可以郑重地宣布:中国人做到了!因为我国的科学家成功实现了由一氧化碳直接合成蛋白质!
我国首次用一氧化碳合成蛋白质 , 实现万吨产能根据科技日报消息 ,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近日宣布了一条重大科研突破:

我国在一碳生物合成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全球首次实现从一氧化碳到蛋白质的合成 , 并已形成万吨级工业产能 。 这一举突破了天然蛋白质植物合成的时空限制 , 为弥补我国农业最大短板——饲用蛋白对外依存度过高提供了国之利器 。

注意几个核心关键词“全球首次”、“突破了时空限制”、“万吨级工业产能” , 啥意思?说明我国在当前领域已经完全领先了国际同行 , 而且该成果不仅限于实验室阶段 , 而是实实在在已经实现了万吨级量产了 。
我国的科学家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我们知道 , 大豆中的蛋白质形成过程非常复杂 , 首先是经过自然的光合作用生成糖类 , 然后糖类再与植物体内的三羧酸经过多个复杂的生物转换与酶促反应 , 进一步形成氨基酸 , 最终由氨基酸合成为蛋白质 。
整个过程总共要花费3个月的时间 , 其中涉及复杂的遗传表达、生化合成、生理调控等生命过程 , 反应缓慢、物质和能量的转化效率较低 , 最终积累的蛋白质含量只有30% , 比较低 。
而我国的科学家独创的由一氧化碳直接生成蛋白质的方案 , 则不需要等待3个月 , 只需22秒即可完成 , 而且蛋白质含量高达85% , 可以说是完全突破了大自然的限制!
不需要从美国进口大豆了?有人估算了一下 , 如果实现1000万吨的“人造蛋白质”工业化生产 , 其蛋白质含量相当于进口了2800万吨大豆 , 按照每亩产大豆300斤计算 , 就能节约近10亿亩土地!
试想一下 , 有了这个技术 , 将大大缓解我国饲料蛋白质的进口需求 , 我们以后或许根本不需要每年花3000亿从美国进口大豆了 , 至于我们日常饮食中的豆制品 , 我们自己的产量就满足了 。
更加值得一提的是 , 我国的方案还具有非常强的环保意义 。
因为原材料只有含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工业尾气以及氨水 , 然后经过发酵、氧化、蒸馏脱水、蛋白提取等步骤 , 就能22秒快速生成蛋白质和天然气 , 其中最最核心的技术 , 就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乙醇梭菌蛋白合成技术 , 该技术可以将无机的氮和碳转化为有机的氮和碳 , 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用工业尾气换蛋白质 , 这笔买卖 , 怎么算都划算!
从“二氧化碳合成淀粉”到“一氧化碳合成蛋白质” , 中国科技正在改变世界不知道有多少人还记得一个月之前的另一个爆炸性新闻 , 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所在著名国际学术期刊《科学》上线发表了一篇论文 , 人类第一次在实验中完整的实现了从二氧化碳合成淀粉的全过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