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挑战并不仅仅只有这些 。
随着宇宙膨胀 , 穿梭在其中的光的波长被持续拉长 。 这就是红移效应 , 使波长较短的光(比如蓝光)变成波长较长的光(比如红光或者红外光) 。 用一个不完美的类比来说 , 这类似于当一辆车从你身边开过 , 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就会下降 。
当130亿年前从早期恒星或早期星系发出的光到达地球的时候 , 它的波长被宇宙膨胀拉长了10倍 , 变成了红外光 , 意味着这些光的波长比红光还要长 。 如果要找到第一道光 , 就必须在红外范围寻找 。
如同时间机器的望远镜
望远镜就像时间机器 , 如果一个天体离我们一万光年远 , 这说明它发出的光需要一万年才能到达地球 。 天文学家向宇宙深处看的越远 , 他们向过去看的时间就越远 。
詹姆斯韦伯望远镜是特地为探测宇宙中古老的星系设计的(图源:NASA/Desiree Stover CC BY)
工程师们特地为詹姆斯韦伯望远镜做了优化 , 使其能探测到最早的恒星或星系发出的暗淡的红外光 。 与哈勃太空望远镜相比 , 詹姆斯韦伯望远镜的相机视场比它大15倍 , 集光能力比它高6倍 , 传感器也调节成了对红外光更敏感 。
观测的策略是 , 长时间盯着一片天区向深处观测 , 尽可能地多收集能看到的最远最古老的星系发出的光 。 有了这样的数据 , 也许可以知道黑暗时期是在何时以何种方式结束的 。 但也会有其他一些重要的发现 , 比如帮助人们理解暗物质(占宇宙总质量80%的神秘物质)的本质 。
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项目是美国航天局尝试过的技术难度最大的项目 。 但在我看来 , 它帮助回答的科学问题使我们付出的每一分努力都是值得的 。 我和其他的天文学家们都在激动地等待着观测数据在2022年的某个时候开始传回 。
BY: Chris Impey
FY:Astronomical volunteer team
如有相关内容侵权 , 请在作品发布后联系作者删除
转载还请取得授权 , 并注意保持完整性和注明出处
推荐阅读
- 为人类敲响警钟!57000年前的尸体重见天日,史前生物现身引发关注
- 哈勃望远镜捕捉到星爆图像,恒星正在形成?
- 一个神秘物体,既不像超新星又不像脉冲星:它是什么?
- 全球最强太空望远镜就位!斥资100亿,将探索135亿年前第一批行星
- 一百多颗恒星“消失”,是什么原因?科学家怀疑是外星文明干的
- 美国碰瓷也没用!中国成功问鼎世界第一后,太空又传来好消息
- 断肢能重生?科学家用药物使青蛙断肢重生!什么原理?人行不行?
- 50亿光年外,天文学家发现星系一分为二,爱因斯坦又对了?
- ?关于多普勒摆动的介绍
- 土壤农业化学家朱兆良院士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