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澳门讯澳门大学健康科学学院助理教授代云路带领的研究团队成功研发新型纳米药物 , 能高效抑制黑色素瘤的转移及促进抗肿瘤免疫反应 。 该纳米药物能显着地抑制肿瘤生长并激活长久的特异免疫记忆 , 为下一代癌症免疫疗法带来新希望 。 相关研究成果已获全球着名学术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刊登 。
肿瘤细胞可以引致全身免疫系统失调而进行快速扩张 , 除了上调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配体 1 (PD-L1) 的表达外 , 肿瘤细胞(例如黑色素瘤)会在外泌体表面表达高水平的 PD-L1配体 , 以抑制全身的抗肿瘤免疫反应 。
澳大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两亲性的金属多酚配位透明质酸纳米药物:HACA-Fe@GW4869纳米颗粒(HGF NPs) 。 研究结果证明HGF NPs可靶向CD44受体表达的黑色素瘤细胞 , 减少肿瘤源性外泌体的分泌 , 进而削弱外泌体PD-L1的免疫抑制作用 。 免疫T细胞得以激活并分泌大量干扰素-γ细胞因子 , 从而抑制癌细胞表面的胱氨酸/谷氨酸转运蛋白表达:SLC7A11 和 SLC3A2 。 两者在维持细胞摄取胱氨酸和谷氨酸以进行抗氧化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 其下调可以增强细胞内的脂质过氧化作用进而引发铁死亡 。 与此同时 , 由 HGF NPs 释放的铁离子进一步增强癌细胞内的铁死亡 。 在多种黑色素瘤动物模型中实验发现 , HGF NPs成功地抑制肿瘤生长并激活长久的特异免疫记忆 。 此外 , HGF NPs 治疗在结合PD-L1 检查位点阻断治疗后 , 可进一步抑制黑色素瘤的转移及促进抗肿瘤免疫反应 , 这种联合治疗策略为下一代癌症免疫疗法提供了新方向 。
【澳门大学成功研发抑制肿瘤细胞药物】是次研究的通讯作者为代云路 , 其博士生王国浩、博士后谢丽斯和李蓓为共同第一作者 , 博士后李杰及博士生桑玮、颜洁、田浩、李文曦、张展和田野亦对该研究作出重要贡献 。 该项研究由澳门特别行政区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檔案编号:0109/2018/A3 和0011/2019 /AKP)、澳门大学(檔案编号:SRG2018-00130-FHS)及深港澳科技计划(檔案编号:SGDX20201103093600004)资助 。 (张玉成)
推荐阅读
- 罗布泊千年干尸分析:祖先是古北亚欧人,1.2万年前几乎灭绝
- 霸王龙是否有羽毛?其实你印象中的古生物形象,大部分都是错误的
- 活了4亿多年,地球上唯一的蓝血生物,能救人却救不了自己
- 河南:弟弟冒雨跟婚车,流泪送姐姐出嫁,网友:一家人变两家人
- 未来人类是进化还是退化?科学家:化石已经给了我们答案!
- 远古时期的生物比如今生物体型都大吗?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 十元红包引发惨案,除夕夜七名男子因抢红包约架,五人被判刑
- 人和猩猩能有后代吗?前苏联5名女性挺身而出,结果却很现实!
- “史前文明”多次出现,“进化论”或被推翻?考古界又发现新证据
- 是什么杀死了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