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对传统文化有研究的朋友 , 想来对《西游记》不会陌生 , 或有朋友笑了“那都是虚构出来的 , 不过是魑魅魍魉的闹剧而已”;乍一听这话似乎挺有道理 , 《西游记》的确是一部“揭露人性 , 内涵深意”的演义小说 , 但里面的内容并非完全虚构 , 至少“火焰山”是真实存在的 。 当然 , 现实中的“火焰山”没有诸如孙猴子、铁扇公主等神鬼人物 , 但这里真实燃过大火 , 而且一烧就是129年 。
现实中的“火焰山”位于新疆 , 正如《西游记》的描述“八百里火焰 , 无春无秋 , 四季皆热 , 寸草不生”;对新疆有了解的朋友或许知道“黑白两宝” , 所谓“白”自然是棉花了 , 这里单说“黑”煤 , 也是这里燃烧百余年的罪魁祸首 。 新疆地域广大 , 面积是我国领土总面积的6/1 , 诸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地下矿藏更是丰富 , 仅“黑煤”就占到我国预测储量的40.6%;这就又引出了一个地方“硫磺沟” , 而当年那场持续129年的大火 , 就发生在这里 。
其实“硫磺沟大火”究竟从什么开始燃烧的 , 史书中并没有明确记载 。 现于史料的时间为清同治十三年 , 也就是1874年 , 按这一时间来算 , 此地共燃烧了129年;说到这或有朋友会问“新疆煤炭丰富 , 而且环境干燥易燃 , 这场持续129年的大火 , 会不会早在1874年之前就已经开始了?”这个问题不好回答 , 但类似观点还是有可能发生的;理由很简单 , 新疆被“天山”分割成南疆和北疆 , “天山”也是地质活动活跃、剧烈的地区 , 经过多次地质运动 , 地层中的水平煤层大多变成了倾斜煤层 。
对物理知识有研究的朋友或许知道 , 新疆煤层多暴露在空气中 , 与氧接触后就会产生氧化作用 , 慢慢积热;如此常年增温后 , 温度达到燃点 , 煤层就会慢慢自燃 , 从而形成煤田火灾 。 “硫磺沟”更是如此 , 此地正如它的名字一样富含硫磺 , “硫磺”又极易引燃煤层;这里说明一下 , 新疆火灾频繁 , 看似家常便饭 , 但如果是“自燃” , 一般会先从内部开始燃烧 , 如此没有明火很难被人及时发现 , 其燃烧时间就会更久 。
“硫磺沟大火”就是如此 , 专家推断其就是先从内部燃烧的“自燃” , 到1874年出现于史书 , 其燃烧时间或许已经远超129年了;说到这或有朋友会说“这也不对啊 , 129年是多么漫长的时间 , 硫磺沟究竟有多少煤 , 烧了一百多年还没烧光?”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挺简单 , 但说出来就很夸张了 , 仅“硫磺沟火区”的面积就达南北12公里、东西10公里的范围;“火区”面积达184万平方米 , 每年烧掉176万吨煤 , 烧了129年才被扑灭 , 其损失这里就不说了 , 这组数字也从侧面说明了“硫磺沟”煤炭资源的丰富 。
说到这或许又有朋友问“硫磺沟大火 ,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据专家称:别说“硫磺沟” , 就整个新疆各地的火灾来说 , 除了煤层自燃之外 , 还有“人为因素”;或许有朋友对这样的回答很惊讶“该不会是有人故意放火吧?”这种说法就有点阴暗了 , 但从某种角度看也有一定道理 。 新疆各地煤矿早有人类开采 , 但古代开采规模小 , 技术也落后 , 更没什么防护措施 , 在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发生火灾;还是因为技术落后 , 一旦发生火灾后 , 开采方基本没办法扑灭 , 于是放弃“燃烧”的原矿区 , 重新寻找地方继续采煤 。
这就很好理解了 , “任由其燃烧”的后果不言而喻 , 火灾蔓延区域越大 , 也就越难扑灭;再加上是人类在开采过程中发生的意外 , 某种角度看 , “燃而不救”本身就属于“人为放火” 。 这样的“人为大火” , 其危害是非常严重的 , 因为是堆积的煤层 , 燃烧肯定不充分 , 所产生的一氧化碳以及各种有害气体 , 再加上燃烧产生的灰尘 , 所造成“129年”的环境污染 , 其影响之大甚至已经不能用文字来说明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