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家庭储存,并非孰不可忍,网友可能真想多了



鼓励家庭储存,并非孰不可忍,网友可能真想多了

文章图片

鼓励家庭储存,并非孰不可忍,网友可能真想多了


文\\江湖小舞
“做好越冬储备 , 防患于未然;补齐生活必需品 , 未雨绸缪 。 ”
11月2日一早 , 随着出现在商务部通知中的“鼓励家庭根据需要储存一定数量的生活必需品 , 满足日常生活和突发情况的需要”不断传播 , 在网络上 , 很多网友纷纷不淡定了 , 评论区清一色的如本文开头那般 , 都是“未雨绸缪” 。
说来也奇怪的是 , 笔者注意到大家对于“鼓励家庭储存”的鼓噪仅限于网络上 , 现实中并没有看到哪家超市的生活物品被抢空了的报道 , 也没见谁真照着“家庭应急物资储备建议清单”去赶紧采购 。
有人说 , 可能时下正值双十一 , 谁还去超市购物?确实存在这样的可能性 , 但我还是认为 , 大家的猜测和联想还是停留在网络上 , 并未付诸实际行动 。 加之媒体在注意到舆情动态后 , 及时发文澄清 , 告诫广大网友“不要想多了” , 自然就没有谁真去立即采购了 。
这让我想起过往近20年中经历的几次抢盐 , 最早的一次抢盐应该是2003年北京非典那时候 , 不知道从哪里传来的风 , 一夜之间人人都在抢盐 , 原本一块多钱的食盐价格飙升到一二十块钱 , 突如其来的商机让一些有关系搞来盐的商人狠狠地赚了一笔 。
原本像这样的场景可能再也碰不到了 , 没曾想几年后的2011年 , 日本3·11大地震后几天 , 许多地方再次重演了抢盐现象 , 场面和激烈程度比上次更盛 , 令人错愕 。 当时有网友编段子调侃容易受到传言影响的人们 , 面对疯抢食盐的人们 , 一名老太太淡定地嗤之以鼻 , “当年非典抢的盐还没吃完呢” 。
到了去年 , 盐不抢了 , 有些地方又开始出现了抢面、抢米的现象 , 以至于很多人嘲讽说 , 当年那些抢盐的人又开始行动了 。
回忆这些就是想告诉一些写文件或出台决策的群体 , 千万不要过分低估了群众“听风就是雨”的能力 , 越是最底层的群体越容易“春江水暖鸭先知” , 受到传言的影响作出一些囤货的举动 , 传闻都具有如此带动作用 , 更何况是正儿八经的的通知?
不能只怨老百姓想多了 , 只能怪有些部门习惯了不把话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 总是习惯性整出一些谜语让大家自行理解 , 出了问题才姗姗来迟的解疑释惑 , 比如这次“鼓励家庭储存”引发热议后 , 又通过媒体释放出“此句仅针对疫情防控” , 告诫大家“不要过度解读甚至误读 。 ”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在发布通知的时候直接写明“出于疫情防控的不确定性”不就行了 , 何必没头没脑来这一句 , 让人想入非非?
就像老胡所言 , “台海地区固然紧张 , 但我没有看到局势已箭在弦上、顷刻间就要激发的绝对紧迫 。 ”对于“鼓励家庭存储” , 很多人之所以想多了、想偏了、想歪了 , 当然与时下的舆论关系很大 , 而这种舆论又是谁释放的 , 想必大家心知肚明 。 别忘了在这之前 , 又是谁在炒作岛内民众储备生活物资?
在笔者看来 , “鼓励家庭存储”当然不是“是可忍 , 孰不可忍” , 地区局势也不需要通过商务部门的文件“释放信号” , 充其量就像后来通过媒体明确的那样 , “此句仅针对疫情防控” 。
笔者想说 , 作为文件用语 , 还是应该鸡蛋明确一目了然 , 不能让人猜谜语 , 有话就说清楚 , 千万别“犹抱琵琶半遮面” 。
【鼓励家庭储存,并非孰不可忍,网友可能真想多了】千万别忘了当初抢盐的教训 , 不为别的 , 就是丢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