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66年再现微笑公主,小河墓地隐藏了什么?DNA证明她并非白人



时隔66年再现微笑公主,小河墓地隐藏了什么?DNA证明她并非白人

文章图片

时隔66年再现微笑公主,小河墓地隐藏了什么?DNA证明她并非白人

文章图片

时隔66年再现微笑公主,小河墓地隐藏了什么?DNA证明她并非白人

文章图片

1934年5月20日 , 应斯文.赫定之邀来罗布泊探险的贝格曼在跨过孔雀河流域后发现了一处巨大的墓地 , 在这里他们发现了大量木乃伊以及被肢解的骷髅 , 他们盗掘了其中的十二座由船形木板修建的墓葬后 , 更令他们震惊的一幕出现了 , 一具保存完好的干尸出现在他们面前 。
“这是一具保存相当完好的干尸 , 身穿高贵的衣着 , 黑色头发上戴着一顶有红色带子的尖顶毡帽 , 双目微合 , 好像刚刚入睡一般 , 漂亮的鹰钩鼻、微张的薄唇与露出的牙齿 , 为后人留下了一个永恒的微笑 。 ”
贝格曼将这具干尸取名为“微笑的公主” , 他认为这具干尸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木乃伊” , 比埃及木乃伊更胜一筹 。
不过 , 贝格曼一行人这次来这里的目的是掠夺文物 , 所以虽然后来将干尸运了回去 , 但由于时局变化 , 故而只能忍痛将干尸掩埋 , 仅将文物运出了国 。
1939年 , 贝格曼撰写了《新疆考古研究》一书 , 将“微笑的公主”一事公布于众 , 引起了考古学家们的广泛关注 。 可奇怪的是 , 尽管后来包括日本人在内的许多探险队多次想寻找这个神秘的小河墓地 , 但自1934年后的66年间始终没人找到这个神秘的地方 , 从而它也成为了探险史上最神秘难解的古迹 。
2000年12月11日 , 我国考古专家王炳华带着十个人五头骆驼 , 开始了寻找小河墓地之旅 , 在无边无际的沙漠中坚持了四天后 , 他们在楼兰古城以西175公里的地方看到了一片沙丘 , 这些沙丘上有着巨大木柱、精美的木栅栏、与人同等大小的木雕……这是自建国后考古人员第一次找到这里 , 小河墓地时隔66年再次被人们发现 , 这个沉睡了4000年的文明即便被人们唤醒 。
2003年10月 ,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 , 小河墓地全面发掘工作正式开始 。
经过漫长而仔细的发掘工作 , 发现该墓地实际上有南北两部分 , 分别用木栅栏给隔开 , 当年贝格曼等盗墓贼显然是盗掘了墓葬北区 , 以至于这边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 通过四年的考古探查 , 清理出的墓葬一共有330座 , 保存相对完整的有167座 , 尤为可贵的是 , 这次的考古工作再次发现了30多具干尸 , 其中四具泥棺中的主人很像 , 都是头戴尖顶毡帽 , 身披毛织斗篷 ,
其中一具与贝格曼描述的干尸相似 , 又一名“微笑公主”面世 。
通过碳十四的鉴定 , 小河墓地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 , 最晚不过公元前1800年 。
无论是贝格曼也好 , 我国的考古人员也罢 , 在见到小河墓地的第一印象便是这里遍布的胡杨木桩 , 即便历经了三四千年 , 依然有140多根坚挺地立在沙丘之上 。 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木桩呢?它们有什么用?
最初 , 所有考古队员都认为这可能是以前的屋顶 , 但随着发掘工作的深入 , 这个论断被推翻了 。
其实所谓的木桩仅是裸露在外面一小部分而已 , 每一个木桩下面都有一具棺木 , 死者头脚处各有一根木桩 , 靠头部位的木桩比较粗 , 而靠脚地方的木桩比较细 , 与我国汉族的棺材“大头小尾”的含义类似 。
专家们通过研究发现 , 男性死者头部木桩是桨形的 , 而女性头部木桩是卵圆形的 , 而墓葬规制越高 , 其棺材上面树立的木桩越高大 , 功能类似于汉族的墓碑 。
从形状来分析 , 卵圆形木桩象征男根 , 桨形木桩象征女阴 , 这就代表着小河墓地有着令人震惊的生殖崇拜的文化 , 这种生殖崇拜并非仅仅在小河墓地出现 , 孔雀河下游发现的古迹多有此崇拜 , 这种文化主要是表达祈求部落人丁兴旺的一种意愿 。
另外 , 小河墓地出土了大量的草篓 , 基本上每个墓葬内都有 , 更为神奇的是 , 这些最为容易腐朽的草篓 , 历经几千年却崭新如故 , 甚至里面的麦粒、粟粒也依然看的清楚 。 故而专家们推断 , 此时的小河墓地的古人是以农耕为主的 , 并且就是以草篓为盛放粮食的工具 。
【时隔66年再现微笑公主,小河墓地隐藏了什么?DNA证明她并非白人】那么 , 埋葬在此的人究竟是些什么人 , 后来又去哪里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