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为希望在STEM领域有所建树的年轻女性提供机会 , 鼓励和帮助更多的妇女发挥领导作用?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海底科学实验室副主任、中国海洋科考史的首位女首席科学家韩喜球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她参加了近20次海洋科考 , 其中有11次担任首席科学家 , 参与了蛟龙号深潜等重要科研任务 。她援引袁隆平先生的名言 , “书本和电脑很好 , 但是书本和电脑里面长不出水稻 , 只有田里才能长出水稻 , 所以肯定要到田里去 。 ” “我主要从事深海矿产资源的调查和研究 , 我的工作也是一样 。 只有到深海大洋把真正的矿给找出来 , 把海底的矿石端出来 , 才是作为一个探矿者终极目标 。 ” 科学有性格 , 但科学没有性别
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副会长曹晓风表示 , 推动更多女性进入科学领域 , 已在中国形成广泛共识 。 “科学有性格 , 但科学没有性别 , 女科协成立20多年来 , 一直致力于团结激励女科技工作者 。 ”
中国女性科学家在STEM领域均做出了突出成就:
屠呦呦是第一位获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刚刚获得2022“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胡海岚 , 是该奖项历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 。
此外 , 在载人航天、高铁等领域 , 女科技工作者均担任关键角色 。 曹晓风表示 , 今年7月 , 科技部会同全国妇联等12家部门印发的《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在科技创新中发挥更大作用的若干措施》提出 , 建立有利于女性科技人才发展的评价机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中 , 执行同等条件下女性科研人员优先的资助政策 。(详情见) “女性能顶半边天”
中科院院士、原上海天文台台长叶叔华 , 回忆起多年前参加的一次国际会议上 , 有一位欧洲女科学家说 , 女性在科学领域“有玻璃天花板” , 女性很难获得教授职位 。 当时 , 来自南美的代表们笑了 。 他们说 , 在南美并不是这样 , 男女都平等参与到专业领域中 。 “男女平等并不意味着要让女性比男性更强 , 而是平等享有机会 。 ”叶叔华说 。 经过多年努力 , 目前在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中 , 男女都有公平的机会 , 女天文学家Debra Meloy Elmegreen就担任了执委会主席 。 深夜线上参会的2021年沃尔夫医学奖得主琳妮·马奎特还开了一个小玩笑 , 她说自己的先生非常支持她的事业 , 但“现在他可能抱怨我 , 因为我半夜开会吵到他睡觉了 。 ”“找到支持你的伴侣 , 携手并进 。 ”
上海市科技工作党委书记徐枫、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秘书长解欣、欧莱雅北亚总裁兼中国首席执行官费博瑞(MEGARBANE Fabrice)、欧莱雅北亚及中国首席企业事务与公众联动官兰珍珍出席开幕式 , 国际顶尖科学家迈克尔·莱维特(Michael Levitt)、琳妮·马奎特(Lynne Maquat)、伊莱恩·富克斯(Elaine Fuchs)、兰诺·布鲁姆(Lenore Blum)、曼纽尔·布鲁姆(Manuel Blum)以及国内杰出科学家叶叔华、曹晓风、朱美芳、曾凡一、韩喜球等参加此次论坛 。 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至今已成功举办四届 , 是上海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 作为世界汇聚最多顶尖科学家的现象级年度科学盛会 , 世界科学界规格最高的年度科学家盛会 。 包括68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内的131位世界顶尖科学奖项获得者、数十位中国两院院士、132位各国顶尖青年科学家、各界嘉宾代表和百位“小科学家”代表参会 , 大会规格及规模再创新高 。? 来源/中国妇女报(ID:fnb198410)综合人民日报客户端上海频道(黄晓慧)、上海女性、东方网(记者 陈丽娜、吴琼、汪鹏翀、刘昊)
审核/志飞
推荐阅读
- 揭秘陶乐德事件:男子在拘留室离奇消失,难道平行时空真的存在?
- 青藏高原将停止增高,后果不可承受,我们却未感到危机
- 寻求气候变化的确定性:要多少才足够?
- 少见!今年十五的月亮,不是十六圆
- 科学家在大型强子对撞机上寻找难以捉摸的基本粒子
- 地球果真出了大问题?火山爆发后出现神秘现象,科学家紧急发声
- 简述相对论发展史:从伽利略到引力波
- 重磅!英美科学家对奥密克戎病毒11个最新判断!对全球意义重大!
- 15000年前海底金字塔被发现,科学家推测:中华文明前身是MU文明
- 人的气运竟然真的存在?科学家竟然已经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