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独角鲸:生长在哪里】

独角鲸可能是世界上最神秘的动物之一 , 它们只生活在北极水域 , 速度极快 , 神出鬼没 , 又叫海洋独角兽 。 在中世纪 , 独角鲸的牙被当作独角兽的角远销欧洲和东亚 。 医生们相信把角磨成粉可治百病 , 因此 , 独角鲸牙奇货可居 , 价格相当于黄金的10倍 。 今天 , 人类对这个物种仍然几乎一无所知 。 独角鲸大部分时间居住在厚厚的冰层下 , 躲过了直升机和摩托艇追踪 。 它们不像大白鲸可以被驱赶到岸边 。 因为体型小(对鲸而言)速度极快 , 无法用射击的方式给它们戴上追踪器 。 它们必须用网捕捉 。 莱德正在尝试另一种方式———把追踪器装在经过改进的鱼叉上 , 让猎人乘坐皮船悄然无声靠近独角鲸 , 掷出鱼叉 , 把顶端的追踪器留在鲸身上 。
“独角鲸行踪诡秘 , 不是想看就能看到 , 它们几乎总是待在远海深海 。 ”她说 , “你本希望在3周内抓住一头独角鲸 , 可是 , 整个狩猎季节都过去了 , 还未看到一头鲸的影子 。 太多失望了 。 干这个必须乐观 , 且有耐心 。 ”人类对这个物种几乎一无所知 , 这正是最初吸引莱德研究它们的原因之一 , 还有就是因为她一直对极地满怀向往 。 现在她已经研究了几十头独角鲸的尸体 , 给40头鲸装上了跟踪器 , 发现了独角鲸的众多新信息、比如它们的潜水习性、迁徙模式与海冰的关系 , 遭遇杀人鲸的反应 。 至于独角鲸挑剔的饮食习惯 , 这方面的知识几乎全部来自莱德 。 莱德发现 , 在冬季 , 它们主要以鱿鱼、鳕鱼和大比目鱼为食 。 她还是2006年出版的《格陵兰岛冬季的鲸鱼》的作者之一 。
莱德希望了解 , 目前野外到底生存着多少独角鲸?它们都在什么地方活动?为什么?莱德的研究经费部分由格陵兰岛政府支付 。 她的研究结果可以帮助决定如何管理独角鲸狩猎季节 。 随着格陵兰岛的现代化 , 莱德希望能让人们更多地认识独角鲸 , 认识它们对环境和极地生态的重要性 。 尤其在全球变暖的情况下 , 莱德相信 , 独角鲸的生存也受到海冰融化的影响 。 “我们对陆地上的生物的了解要详细得多 。 ”莱德说 , “我们对独角鲸的全部了解可能都不及我们对蝗虫大脑的了解 。 ”独角鲸是白鲸近亲 , 但是皮肤黑得多 。 按照传统审美观 , 它不算美丽 。 它还有一个难听点的名字———“尸鲸” , 因为它带斑点的身体让水手们想到被海水浸泡过的尸体 。
史密森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海洋哺乳动物馆馆长詹姆斯·米德说 , 独角鲸的斑点“很古怪 , 在鲸类中很罕见 。 其他鲸大多是纯白、纯黑、灰色或大片的黑白色相间 。 独角鲸在自然条件下通常能活100年 , 但被捕获后却会很快死亡 , 这也增加了研究它们的困难 。 加拿大独角兽专家皮埃尔·理查德告诉我 , ‘我们对这种动物的了解只有毛皮’ 。 ”独角鲸在冬季繁殖 , 它们在水下冰穴里交配 。 那是最冷的时候 , 北极圈内一片漆黑 , 空气温度可降到零下51°C.风和洋流的侵蚀在冰层中留下缝隙 , 让独角鲸可以游到水面换气 。 由于极度寒冷 , 幼鲸生下来就很强壮 。 成年独角鲸体长约12英尺 , 重约2000磅 。 幼鲸一生下来 , 体积相当于母亲的1/3 , 在哺乳动物中算是体型硕大的宝宝 。 像白鲸和北极露脊鲸一样 , 独角鲸身体的50%为脂肪;其他鲸类脂肪占身体的比例约为20%至30% , 没有人见过独角鲸在水下进食的样子 。 莱德曾研究过121头独角鲸的胃 , 发现它们在夏季节食 , 在冬季疯狂进食 。
由于喜欢吃深海居住的大比目鱼 , 独角鲸擅长潜水 。 莱德的丹麦同事马德斯·约根森于上世纪90年代首创给独角鲸安装追踪器的技术 , 他的跟踪器经常在深海由于无法承受高压破裂 。 鲸类有着可以压缩的胸腔 , 根据跟踪器的记载 , 它们可以潜到1800米深处 。 当然 , 独角鲸最显著的特征是那颗长在上颌上的长牙 。 虽然学名是Monodonmonoceros(意思是“一牙 , 一角) , 偶尔 , 雄独角鲸也会长两颗长牙 , 只有3%的雌性独角鲸有长牙 。 独角鲸的长牙和人类牙齿一样充满牙髓和神经 , 最粗的比得上街灯柱 , 长度可能超过成人身高 。 通常由于表面附着绿藻和海虱 , 长牙呈绿色 。 没有人知道它为什么进化而来———武器?冰凿?吸引异性的装饰品?还是某种类似触角式的感应器官?作家梅尔维尔曾开玩笑说 , 它是用来拆信的裁纸刀 。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说法 , ”莱德叹息说 。 (她经常在鸡尾酒会上被问到这个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