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根据俄罗斯国家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网站报道 , 西伯利亚分院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科学中心科研人员对热电厂排放出的煤灰中小于10微米的颗粒磁性进行表征 , 用其制造新型功能材料 , 减少排放物中气溶胶颗粒对环境的影响 。
俄罗斯科研人员首次从埃基巴斯图兹煤(俄罗斯一种高灰分煤)的飞灰中分离出微球PM2.5、PM2.5-10、PM10的磁性部分 , 可用于制造具有核壳结构的新型复合吸附剂、磁性载体、亲和吸附剂或生物传感器等原材料 。 研究人员分离出的磁性粒子平均直径为1、2、3和7微米 。 其化学成分主要为铁、硅和铝的氧化物 , 相成分包括非晶成分 , 即玻璃态物质和结晶相 , 包括铁尖晶石、赤铁矿、莫来石和石英 。
此外 , 科研人员还发现了一种稀有且难以获得的亚稳态相——ε氧化铁的纳米级颗粒 。 根据科研人员介绍 , 灰分颗粒呈球形 , 随着颗粒直径的增加 , 组成成分中氧化铁、赤铁矿和玻璃相的比例增加 , 而莫来石和石英比例减少 。 颗粒具有磁性和高热稳定性 , 可用于研制基于微球的功能性材料 。 对热电厂排放物中磁性部分进行回收 , 可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
【科研人员对热电厂排放有害颗粒进行再利用】注:本文摘自国外研究报道 , 文章内容不代表网站观点和立场 , 仅供参考 。
推荐阅读
- 揭秘陶乐德事件:男子在拘留室离奇消失,难道平行时空真的存在?
- 青藏高原将停止增高,后果不可承受,我们却未感到危机
- 寻求气候变化的确定性:要多少才足够?
- 少见!今年十五的月亮,不是十六圆
- 科学家在大型强子对撞机上寻找难以捉摸的基本粒子
- 地球果真出了大问题?火山爆发后出现神秘现象,科学家紧急发声
- 简述相对论发展史:从伽利略到引力波
- 重磅!英美科学家对奥密克戎病毒11个最新判断!对全球意义重大!
- 15000年前海底金字塔被发现,科学家推测:中华文明前身是MU文明
- 人的气运竟然真的存在?科学家竟然已经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