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公园发现奥陶纪古生物化石群,这是什么样的时代?有多神秘?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河北公园发现奥陶纪古生物化石群近日 , 我梦想的事情发生在了一位到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龙湖公园游园的游客身上 。 他居然发现了一大块化石 , 上面有30多处大小不同的古生物化石!
这些古生物化石来自于距今4.5亿至4.8亿年前奥陶纪 , 上面不仅有角石、三叶虫、腕足类甚至还有腹足类 , 这对研究古地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
其实我小时候也在海边捡到过一块疑似鱼类肋骨的化石 , 当时真的是如获至宝 , 结果藏着藏着 , 居然自己都不记得放在哪里了……这成了我一辈子的痛 , 所以我可太羡慕这些发现化石的人了 。 不过 , 虽然没有法律规定 , 但捡到化石最好还是上交了 , 毕竟我们自己无法研究透彻 , 留着也是浪费 。
好了 , 废话不多说 , 进入我们今天的主题:奥陶纪 。
奥陶纪奥陶纪是古生代的一部分 , 虽然已经时隔亿年 , 但当时广阔的海洋中拥有不计其数的海洋生物在繁衍生息 。 这个时代从第一批原始植物开始出现在陆地上一直持续到有史以来第二次大灭绝结束之前 。
世界上的大部分陆地聚集在一起形成了冈瓦纳超级大陆 , 其中包括非洲大陆、南美洲大陆、南极洲和澳大利亚大陆 。 冈瓦纳在此期间一直向南漂流 , 最终定居在南极 。 将成为北美洲的陆地合并为劳伦特超大陆 , 该超大陆与冈瓦纳大陆被狭窄的伊阿皮图斯洋隔开 。 原始北美横跨赤道 , 不过在当时 , 这块区域还都在水下呢 。
当时 , 地球的气候温暖潮湿 , 海平面比今天高出600 米 。 但是 , 当冈瓦纳大陆在奥陶纪晚期占据其极地位置 , 巨大的冰川就会在非洲上空的超大陆中心形成 。 一个持续2000万年的冰河时代横空出世 , 在此期间 , 生命丰富的浅海逐渐缩小 , 奥陶纪-志留纪大灭绝发生了 , 直接导致85%的物种灭绝 , 敲响了下一个纪元的残酷钟声 。
旺盛的大海奥陶纪初期的生命仍然局限在海洋中 , 新的动物不断进化 , 取代了那些在寒武纪中没能幸存下来的动物 。 其中最主要的是鹦鹉螺 , 一种有触手的软体动物 。 鹦鹉螺从海床上的生命中升起 , 因为它们锥形外壳中充满气体的腔室使它们有浮力 。 他们是游泳高手 , 通过向体腔喷射水来推动自己 。 鹦鹉螺配备了抓握触手 , 是有效的捕食者 。
另一个海洋猎人族群留下的牙型石化石的神秘猎人 , 它们 可能是一类已经绝灭的海生动物的骨骼或器官所形成的微小化石 。 已发现的少数完整化石表明它们是有鳍的、类似鳗鱼的生物 , 具有用于定位猎物的大眼睛 。 牙形石现在被认为是真正的脊椎动物 。 然而 , 这一系列有脊椎的动物后来灭绝了 。
【河北公园发现奥陶纪古生物化石群,这是什么样的时代?有多神秘?】鱼类开始在化石记录中变得更加普遍 。 它们很小 , 嘴巴向下 , 没有下巴 , 这表明它们靠从海底吸食和过滤食物为生 。 骨盾覆盖在他们的身体前部——这是一种鱼类盔甲时尚的开端 。 七鳃鳗和盲鳗是这些鱼的后代 。
寒武纪的古老海绵礁居民让位于苔藓虫 , 它们建造了类似珊瑚的结构 , 至今仍很繁荣 。 奥陶纪珊瑚礁也是大型海百合的家园 , 海星的近亲 。 它们锚定在石灰质管的底部 , 用在洋流中挥舞的羽毛状手臂收集食物颗粒 。
从海洋到陆地直到中奥陶纪 , 微生物才能够适应陆地上的生活 。 想在这片贫瘠的土地生活 , 需要面对许多挑战 , 例如呼吸空气和克服重力压力的必要性 。
不出所料 , 第一个基于陆地的多细胞生命极其简单 , 以微小的苔类植物的形式 , 首先生长在海岸和潮滩附近 , 最终定居在淡水湖泊和河流的岸边 。 这些原始植物继续在陆地上扩张 , 形成长满苔藓的绿色垫子 , 为亿年后的地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推荐阅读
- 考古发现6000年前的“12吨粮食”,够“河姆渡人”吃好几年,却引出一段笑谈
- 石壁上发现一种奇特植物,远看像蛇足石杉,价值珍贵,请重视
- 15000年前海底金字塔被发现,科学家推测:中华文明前身是MU文明
- 河北村霸孟玲芬案例:扇村民耳光,殴打记者,终获20年有期徒刑
- 发现难、治愈难,人类什么时候才能攻克癌症?
- 为什么彗星头部是绿色的而不是它们的尾巴?意外发现解开90年之谜
- 美科学家发现:银河系旋臂已发生“断裂”,银河系是否正在解体?
- 老人重返故乡尽孝,发现房屋一片荒凉,网友质疑“早干嘛去了”
- 93岁妈妈偷偷给女婿洗袜子,被女儿发现后妈妈表情亮了
- 形变:研究人员发现使病毒失活的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