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他是文艺青年 , 自幼酷爱文学 , 文采斐然 , 写过多部电视剧 , 如《黑影》、《白金杯》等;
他是优秀企业家 , 白手起家 , 几度创业失败 , 却越挫越勇 , 坐拥12亿资产 , 一度成湖南首富;
他也是猖狂至极的诈骗师 , 骗银行、骗出租司机、骗自家员工 , 甚至入狱后 , 在服刑期间还诈骗了港星陈百祥4000万 。
吴志剑 , 拥有三重面孔的他 , 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
01:艰难岁月
吴志剑是湖南常德人 , 他家世不错 , 母亲颇有才艺 , 父亲更是任县文化馆馆长兼国家曲艺协会会员 , 堪称书香门第 , 令旁人艳羡 。
可好景不长 , 作为“文化人”的父母被十年动乱波及 , 家庭境况急转直下 , 当时只有6岁的他 , 还无法理解发生了什么 , 就不得不在绝境中求生 。
幸运的是 , 残酷的命运 , 也常常给予人希望 。
恶劣的成长环境 , 不仅没有击垮吴志剑 , 反而让他磨练出异于常人的坚强品质 。
为了换取糊口的米粉 , 他每天都去大街上捡烟蒂 , 或是找些其它的活干 。 初中未毕业 , 便又“上山下乡”到慈利乡下 , 但即便如此 , 他只要一有空闲时间 , 便如饥似渴地阅读书籍 , 其中尤其偏爱文学作品 。
这样的艰苦岁月 , 一直持续到他应征入伍方才结束 , 同时 , 常年阅读也让他拥有不俗的文学才华 , 并在此后慢慢展现出来 。
在部队中 , 他一边训练 , 一边开始写作 , 在内部报刊发表了不少“豆腐块”作品 。 据传闻 , 他还因此得到了部队某领导女儿的垂青 , 只可惜由于一些原因 , “文艺青年”吴志剑婉拒了对方心意 。
如期退伍后 , 吴志剑回到常德 , 在当地公安局中谋得一份宣传岗位 , 而在任职期间 , 他又写下《白金杯》、《黑影》两部剧本 , 此后还被拍成电视剧搬上荧幕 , 吴志剑也因此获得不小的名气 。
可以预测 , 如果他坚持在文学这条道路上走下去 , 很可能会收获不凡的成就 。
但出乎意料的是 , 他根本志不在此!
原来 , 即便吴志剑已经长大 , 生活条件也大幅改善 , 但曾经那贫苦窘迫的童年 , 在午夜梦回时依旧如阴霾般笼罩心头 , 也正因此 , 他对财富的渴求也成了一生的执念 。
改革开放后 , 他不顾亲朋好友劝阻 , 选择辞去公安局差事 , 接着又毅然下海经商 。
但他万万没想到的 , 无比向往的商海 , 竟远比自己想象得更加艰难!
02:商海逐浪
事实证明 , 吴志剑在经商领域中 , 并未拥有同文学上一样优秀的天赋 。
最初 , 他用自己的2000元稿费 , 与昔日知青好友合办了一家养鸡场 , 结果一场突如其来的鸡瘟 , 导致2000只鸡一夜死亡;
接着 , 他又用自己的“知名度”和当地广播局合办一家广播公司 , 结果谈到一半 , 广播局竟中途退出 , 计划中的公司“活活”胎死腹中;
之后 , 他又创办一家水泥预制板厂 , 开始一切顺利 , 让吴志剑看到了一些希望 , 但产品出来后 , 质量却死活都过不了关 , 根本无法打开销路 , 不久后工厂只能倒闭关门 。
然而 , 即便连续遭遇三次挫败 , 又将身家几乎亏完 , 吴志剑却反而越战越勇 , 毕竟他经历过更加艰难的童年 。
这一次 , 他凑足8个伙伴与800块钱 , 便决然赶往深圳淘金 。
由于资金不足 , 初期尤为艰难 , 9个五大三粗的汉子甚至得靠捡易拉罐、睡公厕过活 。
直到吴志剑通过种种手段 , 拿到一个商场的承包权 , 依靠转手倒卖积压服装、彩电、冰箱等物品 , 方才淘到“第一桶金” 。
同时经此一役 , 吴志剑似乎打通了任督二脉 , 事业一反从前的不顺 , 开始“青云直上”起来 。
他用商场赚来的钱 , 在深圳创立了泰华真皮制作有限公司 , 然后回老家常德开设真皮加工厂 , 成为国内首家生产真皮的企业 , 运营数年后大赚特赚 。
接着 , 吴志剑更是大踏步扩张商业帝国 。
在广东湛江成立分公司 , 建水晶宫大酒楼;投资1亿 , 建国内最大的敷铜板厂 , 年销售额达1600万美金;成立国润小汽车公司 , 拍下大量车牌 , 最多时手拥478张深圳出租车牌 。
推荐阅读
- 村民吵架被涂一嘴屎,愤怒端一盆扣在对方头上,结果被判刑6个月
- 因女儿拒绝为弟弟买房,他一怒之下杀女儿女婿,事后称:不后悔
- 67岁老人想去女儿家养老,遭女婿拒绝,听完女婿一番话,明白了
- 农民家翻出6本旧书,法院拍卖高达64万,快回去看看你家里有没有
- 我只认证明不认人,没有老板授权公章我不会给的,谁都不能例外
- 夫妻连生11个女儿终“得子”,为弟弟结婚买房,姐姐共同出资32万
- 曝刘学州父亲做土石方工程,名下有4家公司,不为孩子买房怕离婚
- 45岁女保姆:伺候86岁大爷,月薪9千,背后却是无尽的心酸和委屈
- 儿子别墅卖了1200多万,爹要20万看病,儿子:你给过我一分钱吗?
- 女孩19岁外出打工,本来已有20万存款,结果却成了“啃老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