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尼娜”之谜:她来了,这个冬天会更冷吗?( 三 )


如此循环反复 , 犹如地球海洋的一呼一吸 , 看起来似乎不起眼 , 实际上却影响着全球的气候变化 。
图片|厄尔尼诺的气候影响示意图 · UNEP(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厄尔尼诺现象 , 最早为美洲居民发现 。
古代美洲大陆上 , 玛雅人会定期举行一种祭祀活动 , 向他们宗教信仰里的水神献祭 , 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 考古学者在中美洲伯利兹森林发现的水神殿遗址 , 便是这一祭祀运动的场所 。
玛雅人当时已经发现 , 每过几年 , 当地就会出现极端的天气变化 , 但还无法解释这一现象 , 只能将其寄托为神明 。
图片|古玛雅遗址库库坎金字塔 · 摄图网 ?
后来 , 秘鲁、厄瓜多尔一带的居民在捕鱼过程中发现 , 每隔几年便会出现一股沿海岸南移的暖流 , 使表层海水温度明显升高 。
本来 , 南美洲太平洋东岸盛行的是秘鲁寒流 。 随着寒流移动的鱼群 , 使秘鲁渔场成为世界闻名的四大渔场之一 , 但这股暖流一出现 , 鱼类就会因海水温度突变而大量死亡 , 当地渔民大受其害 。
1997年夏季 , 居住在墨西哥沿海的渔民一如往常 , 将渔船开到渔场撒网捕鱼 。
经验丰富的渔民们注意到 , 此时天空中盘旋的海鸟数量明显不如往年 。 而当他们将渔网撒下后 , 结果更是大跌眼镜 , 平时都可以装满鱼的渔网 , 这次竟然空空如也 , 最后他们只能失望而归 。
包括墨西哥、秘鲁、厄瓜多尔在内的美洲各国渔民也都遭遇了相似情况 。
图片|墨西哥城市马扎特兰 · 摄图网 ?
这一年 , 东太平洋沿海国家的渔业遭受20世纪以来最严重的打击 , 同年 , 世界鱼粉产量比上一年减少了175万吨 , 导致其价格上升了35% 。 这是厄尔尼诺的典型表现 。
厄尔尼诺现象 , 会使太平洋东部与中部热带海洋的海水温度比常年高出3-6摄氏度 , 从而使整个世界气候模式发生变化 。
这种气候现象通常于圣诞节前后最为严重 , 无可奈何的渔民将它看作上天的玩笑 , 将其称为“圣婴”(El Ni?o) 。
图片|厄尔尼诺有时会给中国北方地区带来干旱 , 但需要根据多种因素综合判断 · 摄图网 ?
除了导致东太平洋渔产减少外 , 厄尔尼诺现象对位于太平洋西岸的中国的影响 , 一般表现为冬季出现暖冬 , 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多雨以致发生洪涝 , 黄河及华北一带少雨并形成干旱 。
与厄尔尼诺相反的 , 就是“反圣婴”现象——拉尼娜 。
对于中国而言 , 拉尼娜带来的气候异常 , 一般表现为我国夏季的主要雨带向北移动 , 华北到河套一带多雨 , 即出现所谓“南旱北涝” , 且我国中东部地区冬季气温偏低 , 也就是所谓的“冷冬” 。
图片|2021年12月至2022年2月气温距平预报图 · 中国气象局
03.拉尼娜年 , 不一定是冷冬今年夏季以来 , 东太平洋赤道海域表层海水温度比往常低0.5℃以上 , 达到了拉尼娜的触发点 。
值得一提的是 , 2021年是一个“双拉尼娜年” 。 从2020年9月延续到今年5月的拉尼娜现象才结束不久 , 现在 , 她又来了 。
这种上一年冬季已形成了一次拉尼娜事件 , 第二年再爆发一次拉尼娜事件的过程 , 被合称为“双峰型拉尼娜”事件 。
图片|2020年 , 北京第一场雪 · 摄图网 ?
其实 , “双拉尼娜年”并不罕见 。 国家气候中心的统计资料显示 , 在1951年至2020年的15个拉尼娜年中 , 出现“双峰型拉尼娜”的情况有5次 。
在“拉尼娜现象”的存在和持续影响下 , 我国易出现“冷冬热夏” , 降水方面则易出现“南旱北涝”现象 。
今年以来 , 我国多地发生极端天气 , 如华北、黄淮地区极端暴雨频发、塔克拉玛干沙漠北部遭遇洪水等 。
国家气候中心专家表示 , 近几个月 , 我国出现一定程度的“南旱北涝”气候状况 , 是多个气候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 其中 , 赤道中东太平洋发生的拉尼娜事件 , 可能对此产生了一定影响 。
图片|深秋时节的柿子 · 摄图网 ?
很多人关心的是 , 今年冬天会不会更冷?甚至还有人担心08年雪灾的情况会不会重演 。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发布的消息 , 多年统计数据显示 , 出现拉尼娜事件后 , 我国冬季总体偏冷的概率在70%左右 , 约是偏暖概率的2倍 。
但值得注意的是 , 并非每个拉尼娜年我国冬季平均气温都偏低 。
1954年后的拉尼娜年 , 中国有5次冬季平均气温高于往年冬天 , 而有10个拉尼娜年我国冬季气温偏低 。
图片|从国家气候中心数据可知 , 拉尼娜年不一定都是冷冬 · 中国气象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