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们的成长就像镜子,《女儿们的恋爱4》如何勾勒多元情感力量?

以女儿们的成长为线索,《女儿们的恋爱4》也带动了一群人的共同成长。
文:悬灯
三份答卷,有浪漫的牵手,也有果断的离开,还有未完待续的悬念。
随着《女儿们的恋爱》第四季的收官,每位女儿未来的方向也都更加明晰了。最后的答卷丰富多样,但是答卷人却都在成长中重新出发。
整季节目以来,既有直接了当的观点碰撞,也有发人深思的纪实观察,还有关于恋爱、代际和成长等诸多议题的情感共鸣。在话题度、思想性、共情点上,《女儿们的恋爱4》做到了深度融合,以小切口、多侧面的表现方式破题成长,并将这种成长延续到更广泛的受众群体。

女儿们的成长就像镜子,《女儿们的恋爱4》如何勾勒多元情感力量?

文章插图

“女儿们”的成长:
找到更好的自己,也找到最佳的关系
“不可能现在跟他成为情侣。”
周扬青很果断、也很理性,节目的最后并没有选择与陈瑞丰立即成为情侣,而是决定私下再慢慢了解和接触。周扬青道出背后缘由,“我没有想过放弃跟他的感情……我觉得还是要给一个时间双方彼此了解,然后再在一起,会是对双方比较好的一个负责任(的态度)。”

女儿们的成长就像镜子,《女儿们的恋爱4》如何勾勒多元情感力量?

文章插图

尽管感情经历没有那么顺利,但周扬青没有降低自己的原则,而是在潇洒真诚地维护每一段值得珍惜的遇见。
孟子义的离开虽然有那么一丝“不情愿”,但她却是坚定的。是想找一个喜欢你的,还是你喜欢的人?这个经典的问题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回答,但真正的成长不在于她们最终得到了一个二元对立的坚定答案,而在于“那些条条框框不重要了”。这种成长也都被大家看在眼里,阿朵也鼓励道,“子义变得更加勇敢了,更加主动了”。

女儿们的成长就像镜子,《女儿们的恋爱4》如何勾勒多元情感力量?

文章插图

不仅是孟子义,对于李莎旻子和樊凯杰也一样。节目开播当天,樊凯杰的“不成熟”引发了不少争议,连演播室里的爸爸也几次红了眼眶,喊话女儿“快点回来”。
但在后续的相处中,樊凯杰逐渐敞开心扉,不仅勇敢剖析“觉得自己很顽固”,也在给李莎旻子唱情歌时为一句“我爱你就像是秘密”而落泪。十四周的时间过去,李莎旻子和樊凯杰终于有机会坐下来。灯光明亮,鲜花簇拥,两人四目相对,李莎旻子一字一句地对眼前的恋人说:“我感受到了,你为我做出的很多改变。”樊凯杰也反思道,“到后来才发现,面子没那么重要,媳妇才最重要……但是我愿意为你去试着改变,就算改不了那么太多,但我相信它一定会有所进步的。”
情感、代际,乃至职场中,在不同的身份场景下,“女儿们”面临的困惑越来越多,不受理解的委屈越来越多,但勇敢、独立且理性的人也越来越多。
这也是《女儿们的恋爱4》最难得的一点,不以恋爱的线索贩卖焦虑,不回避琐碎的争吵和矛盾,在最平实的纪实镜头与话语中,探讨着最真实的生活,最深刻的话题。正如阿朵最后的总结,“没有应该结婚的年龄,只有应该结婚的感情。”
“身边人”的成长:
在别人的问题中,寻找自己的解题思路
“我们的爸爸妈妈也变化了。”
阿朵点出了节目最有魅力的一点在于,不仅参加节目的那些恋人们在成长,爸爸和妈妈们,好友、经纪人等“身边人”,乃至观众们也在成长。
李莎旻子和樊凯杰最后的改变,也实实在在带动了爸爸的认可,“他们将来在平平淡淡中成长,在暴风骤雨中长大,希望他们俩有个心理准备,像这种磕磕碰碰的事是免不了的,要具备化解的技能和技巧,要勇于面对挑战。”
尽管心里猜到周扬青可能不会来到约会现场,但陈瑞丰还是毅然决然地前去赴约,“对我而言我觉得喜欢就是可以不想那么多,谈恋爱更多还是自由、开心、喜欢,去做。所以对我而言,不管她今天来不来,怎么样都好,反正我去表达完我的态度就行了。”
不仅有果断的留下,也有果断的离开。当刘特下最后决定前,也有过不少对自己的追问,“我在感情里一直都是自给自足吗”“我要去怎么追寻内在的声音”“我要妥协吗”……虽然不一定每个问题都得到了答案,但追问的开始,已经是一种成长,正如阿朵说的那样,“爱的功课对于他来说还很长很长。”
[图片5]
不止于对女儿成长的刻画,《女儿们的恋爱4》真正有意义的地方在于叙述格局的打开。整档节目不再拘泥于恋爱关系的探讨,或是爱恨纠葛、小打小闹,而是加深了对多元情感关系的把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