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知之甚少的超弥散星系



人们知之甚少的超弥散星系

文章图片
【人们知之甚少的超弥散星系】

人们知之甚少的超弥散星系


超弥散星系与大小类似的正常星系相比 , 具有非常低的光度 , 相对较少的恒星 , 以及很少的星体形成活动 。
超弥散星系常见于星系团中 , 有各种不同的大小和形状 。
有些总质量高达1000亿太阳质量 。
大多数的星系都镶嵌在一种名叫暗物质晕当中 , 暗物质晕是在银河中心算起的100000至300000光年空间内最大的唯一结构 , 也是银河系最神秘的部分 。
恰巧 , 超弥散星系的弥散结构对于研究暗物质晕有很大帮助 。 所以 , 引起了天文学家的重视 。
事实上 , 它们的大部分质量已被认为是以暗物质的形式存在 。
人们对超弥散星系的起源和演变知之甚少 。
它们有时类似于矮椭圆星系 , 小而微弱 。
原因可能是由于在宇宙历史的早期形成 , 但却没有合并成较大的系统 , 这或许表明有一些超弥散星系有原始的根源 。
其中 , 一些天文学家认为超弥散星系是 \"失败的星系\" 。
CFA的天文学家曾选择了11个低亮度的弥漫天体 , 这些天体的恒星平均年龄为15亿年 , 相对年轻 , 意味着这些星系处于星爆后阶段 。
所有这些天体也都碰巧在最近遭遇了另一个星系 , 并有一些最近形成恒星的迹象 。
科学家利用光谱模拟了旋转的恒星盘并推断 , 这些恒星盘由多达95%的暗物质组成 。
科学家们提出了一个设想:这些星系在大约120亿年前形成并开始制造恒星 。
然后 , 在大约两亿到十亿年前 , 由于与星系团中的其他星系相遇而产生的冲压压力就而引发恒星形成的爆发 。
所有11个天体显然都是以这种方式形成的 。
科学家得出结论 , 冲压压力的过程导致这些星系膨大 , 最终成为超弥散星系 , 而且今天大约有一半的超弥散星系可能来自类似的冲压剥离过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