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两亿年历史的蜉蝣,长大却只能活一天,朝生暮死说的就是它( 二 )


这种蜕皮的行为是有翅昆虫中的蜉蝣目特有的方式 , 这种变态类型被特称为“原变态(从幼虫期(稚虫)转变为真正地成虫期要经过1个亚成虫期 。 )”
成虫时期的它们无法进食 , 寿命也非常的短 , 通常只有一天 , 有些生命顽强的会活到7天左右 , 但寿命短的只有几个小时 。
蜉蝣成为成虫之后仿佛是“为爱而生” , 因为它们只有一个目标就是:寻找异性进行繁殖 , 将自己的种族延续下去 。
在每年的春夏交际之时 , 匈牙利的蒂萨河畔上 , 会有成千上万的蜉蝣浮出水面 , 在那里进行“婚飞交配” , 也有的蜉蝣会因为生命达到了期限而因此坠落 , 这样盛大的场景被当地人称为“盛开的蒂萨河” 。
这就是蜉蝣的浪漫 , 蜉蝣将自己的寿命交给了爱情 , 献给了下一代 , 它们不曾想过生命的意义 , 在它们的眼里这就是最好的句号 。
蜉蝣的作用
并且蜉蝣的一生还远不如此 , 蜉蝣对我们的生活也有着很多的影响 , 在1675年时 , 一位荷兰的生物学家对蜉蝣进行了研究 , 他发现在荷兰曾经有着许许多多的蜉蝣 , 但是如今在整个欧洲都很难发现蜉蝣 。
这是因为蜉蝣对缺氧、酸性的环境十分的敏感 , 当时的发展对环境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影响 , 北美、欧洲出现的酸雨破坏了蜉蝣生长的环境 , 让它们的数量急剧减少 。
随之带来的是食物链被破坏 , 蜉蝣稚虫是鱼群的食物之一 , 它数量的变少导致当地的鱼群也开始变少 。
从此就可以看出蜉蝣的两点重要作用:首先是作为水体质量的检测员 , 其次是维持食物链的重要部分 。
结语
在小的生命也有它存在的意义 , 在短的寿命也有他能去完成的事情 , 有时候死亡并不可怕 , 可怕的是我们荒废自己的时光 , 等到醒悟的时候才发现为时已晚 。
【有着两亿年历史的蜉蝣,长大却只能活一天,朝生暮死说的就是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