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湾周评|元宇宙泡沫能吹多久?



港湾周评|元宇宙泡沫能吹多久?



“只有在潮水退去才能知道谁在裸泳 。 ”

似乎在很短的时间内 , “元宇宙”一词由大洋彼岸的Facebook火到国内资本市场的持续热炒 , 风口来了 , 猪要飞了 , 宇宙从此进入元宇宙 。
是否在元宇宙之后 , 今后还将发明次元宇宙 , 平方元宇宙 , 火箭元宇宙?
这种只存活于文字层面的想象与意境 , 真正有多大价值?如何照应现实?每一个理性的人恐怕都会嗤之以鼻 。
从公开资料中查询 , 元宇宙就是个网红词 , 据称该词代表着扩展现实(XR)、区块链、云计算、数字孪生等新技术下的概念具化 。 网络上的另一次解释是 , 元宇宙(Metaverse)一词 , 诞生于1992年的科幻小说《雪崩》 , 小说描绘了一个庞大的虚拟现实世界 , 在这里 , 人们用数字化身来控制 , 并相互竞争以提高自己的地位 。
小说与意念之外 , 无论是从专业技术 , 还是现实世界 , 元宇宙都不如AR、VR、区块链、云计算等可以量化 , 可以参照 。当然 , 是不是可以理解成 , 未来科技将在方方面面影响人类社会?所有的一切 , 所有的美丽新世界乌托邦 , 都可以用元宇宙来形容?
总之 , 就跟迅速走红的网络名词一样 , 没听过元宇宙的人仿佛就显得out了 。 可 , 这个词 , 到底有多大想象空间 , 多大现实意义 , 不需要懂 , 更不需要明白 , 能吹就好 。
吹起来的“猪” , 恐怕吹不了多久 , 是泡沫就不可能不破灭 。
这一跟人类生活以及科技领域密切相关的“元宇宙” , 最近也迎来了当头一棒 。
微软总裁布拉德·史密斯近日表示 , 科技行业需要配合监管机构 , 认真对待政府部门和民众的关切 , 元宇宙概念应该避免炒作 。
史密斯表示:“科技将需要关注一些具体的想法 , 甚至做出妥协 。 这样我们才可以相互配合 , 建设通用的平台 , 与过去一段时间的整个互联网相比更好地保护用户 。 ”
百度副总裁马杰也表示 , 元宇宙本质上是对现实世界的虚拟化、数字化过程 , 需要对内容生产、经济系统、用户体验以及实体世界内容等进行大量改造 。 但元宇宙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 , 是在共享的基础设施、标准及协议的支撑下 , 由众多工具、平台不断融合、进化而最终成形 。
马杰认为 , 元宇宙概念正在走向过度预期的顶点 。 在明年下半年或者后年 , 相信这个泡沫一定会破灭 。
而在市场上另一个群体 , 券商研究层面 , 对元宇宙的“互相打架”态势也尤为明显 。
国泰君安认为 , 元宇宙新时代启程在即 , 硬件先行 , 虚拟文娱紧随其后 。 鉴于VR设备在Facebook、字节跳动的推动下普及在望 , 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的NFT游戏呈现出经济体系雏形 , Roblox上市后用数据展示其活跃的创作者生态与健康的商业模式 , 元宇宙爆发期或临近 。
中信证券宣称 , 未来3-5年 , 元宇宙将进入雏形探索期 , VR/AR、NFT、AI、云、PUGC游戏平台、数字人、数字孪生城市等领域渐进式技术突破和商业模式创新将层出不穷 。 中长期看 , 元宇宙的投资机会包括:GPU、3D图形引擎、云计算和IDC、高速无线通信、互联网和游戏公司平台、数字孪生城市、产业元宇宙、太阳能等可持续能源等 。
【港湾周评|元宇宙泡沫能吹多久?】海通证券则表示 , 从现实角度来说 , 目前构建成熟元宇宙的条件尚不具备 , 未来3-5年元宇宙都将处在雏形探索期 。 根据科技产业发展遵循从硬件到软件 , 再到应用场景的传导规律 , 元宇宙还处在硬件技术逐步发展的阶段 。 元宇宙发展有赖于计算机和互联网通信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的成熟 。
“宇宙提供了未来互联网发展的模糊方向 , 但元宇宙关键的虚拟现实技术发展还具有较大不确定性 , 目前还处在雏形探索阶段 。 ”海通证券强调 。
对元宇宙 , 看多还是看空?是炒作概念 , 还是着眼现实?券商们的争论显然争不出未来 , 都在争短期 。
然而 , 更具现实生活层面的话 , 科技与现实之间的距离 , 往往看似很近 , 实则很远 。
十年前 , 我们就在畅想智能穿戴 , 智能家电家居 , 然而 , 今天的智能穿戴设备 , 似乎更多用于手机手环 , 而家电家居层面的智能化 , 依然离更多人的家庭生活很遥远 。
原因很简单 , 当每个家电家居厂商都有一个系统时 , 彼此不连接 , 彼此不连通 , 那智能化的实现就如空中楼阁 , 你的家庭生活 , 依然不可能像苹果手机或安卓手机一样 , 智能下载安装控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