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体”何时休?骗流量可恶,围猎老人可恨

【“震惊体”何时休?骗流量可恶,围猎老人可恨】
“震惊!”“速看!”“万分危急!”网络推文盛行的当下 , 类似的“震惊体”标题满屏飞舞 。 新华社记者近日跟踪一网络黑产团伙 , 起底了流量变现背后的“生意经” 。 据调查 , 这些公司会给网文加上夸张的字眼 , 甚至造谣不怕事大;善于假冒权威来源 , 或迎合老年人的阅读偏好;还会设置“返回”变“跳转”等暗门 , 植入投资理财、健康养生品等广告 。 对于这些广告内容 , 真假难以保证 , 但可保证的是 , 用户每点击一次 , 公司就能赚3毛钱 。
统一披着惊悚的标题 , 仔细一读却文不对题;炮制所谓“爆款”文章 , 其实多半无凭无据 。 相信但凡有点时间刷刷网络的人 , 都对这类造假文案十分熟悉 。 就说自疫情暴发以来 , 那些处心积虑蹭疫情热点的文案就不在少数 。 去年3月 , “华商真难”系列网文刷屏网络 , 一度引发网友用“南极华商太难”进行讽刺 , 道出不满;今年6月 , 广州疫情形势吃紧 , 顶着“戒严封城”“一个不留”等惊悚标题的文章快速传播 , 导致不少老年人“闻谣而动” , 到超市、菜场抢购一番 。 这些有毒的谣言顺着网线“扩散” , 让文案的编造发布者坐享利益分成 , 却给疫情防控工作者平添更多负担 , 同样可视为防疫之大敌 。
流量变现的逻辑可以套用 , “投老人所好”的模式也可以采用 , 但造谣夸大的手段不能容忍 , 虚假传播的行为必须制止 。 从网络环境来说 , 怎能让这些煽动情绪的假消息堂而皇之地占据大部分流量?从社会层面来看 , 罔顾事实真相制造恐慌、贩卖焦虑 , 也涉嫌扰乱公共秩序 。 不仅是疫情的谣言要坚决击破 , 造谣物资短缺、编造名人八卦、大搞夸张标题、天天听风就是雨等等行为 , 都该加以纠正 。 只有真的惩治到人 , 责罚到痛 , 才可能产生震慑 , 扫除垃圾 。
良好的网络生态与垃圾营销号不能并存 , 社会公序良俗与造假传谣的行为更是一对矛盾体 。 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标题 , 暴露难看的吃相 , 于网络形象而言应该下架;唯流量是图的思维 , 更暴露道德意识和法律常识的缺失 , 无论如何都该摒弃 。
来源 北京晚报 | 记者 辛音
编辑 辛音
流程编辑 吴越
推荐阅读
- 老虎作为“百兽之王”,凶猛威武,为何交配时间却不超过1分钟?
- “男孩失踪案”始末:七个孩子共同守护的死亡秘密,竟是弥天大谎
- 真的存在“布罗肯幽灵”吗?那个隐藏在云雾中的巨人,到底是谁?
- 考古发现6000年前的“12吨粮食”,够“河姆渡人”吃好几年,却引出一段笑谈
- 百万奔驰停在消防通道,一顿饭后被射成“刺猬”,网友:射得好
- 从大自然中汲取灵感,突破性的“细胞流体”技术可能会产生广泛的影响
- “九星连珠”后地球会怎样?科学家已测出时间,距上次刚好1000年
- 真棒!除夕夜最感人的瞬间,小女孩陪消防员爸爸一起站岗,网友“备孕生女儿”
- 富二代健身与女教练“发生关系”,事后索赔3000万!看完教练照片:真值了!
- 男子摇到“00000”车牌,手指挪开多一点,身价损失1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