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空为什么是黑的?这正常吗?其中隐藏着“绝望”的事实( 二 )


我们以光的传播距离有限为主 , 举个比较简单的例子:准备若干个小球 , 两两球体都有相同长度的线(模拟光的传播距离) , 将所有小球呈规律的距离排布 , 将能够接触到的两两连接起来 , 然后彼此远离 。 选取一个参考点 , 就会发现在这个点上 , 有的小球的线已经够不到彼此了 , 但在另外的小球那里 , 还有一些线可以牵连着 。
也就说 , 发光的天体会因为距离原因 , 光线传播不到地球 , 让人看不见它的光线 , 就以为是“黑”地 , 即便其质量可能比太阳还大 。
而针对无限静止宇宙的观点 , 有人这样反驳:在无限的天空中 , 远处的恒星所释放的光已经被宇宙中的其它物质吸收过 , 同时随着距离的扩大而削弱 。
但是 , 这样的观点同样存在矛盾 , 因为无限吸收光线的物质有一天终会被加热到和恒星一样的温度 。 那该怎么解释无限静态宇宙中出现黑白交替的情况呢?
除非恒星并不是一开始就在发光 。 这样来解释的话 , 就能理解光线没有足够的时间将吸收光源的物质加热 , 或者说其光线还没有到达地球 。 但这里又存在另一个问题 , 那就是既然恒星并不是一开始就在发光 , 那么其后来又发光的契机是什么?
因此 , 最终科学家需要寻找的问题的答案 , 依旧是关于宇宙的起源问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