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综艺,我不想当影评人了( 三 )


孟中的这一言论,只是在站队。
他站的队,也不单纯是相国强,不单纯是某一部电影。
而是电影学院。
是他所认为的,某一个属于精英的领域。

看完这综艺,我不想当影评人了

文章插图

看完这综艺,我不想当影评人了

文章插图
无论孟中,还是王旭东,亦或者节目里的各路其他影评人——
他们无时不在表达一种高高在上,和对“审美异己”的贬低与歧视。
第一期下集,梁龙改编的《疯狂的外星人》开播。
结果,还没播完,就被观众半路叫停。
这意味着,对于这部作品,大部分人都看不下去。
然而,影评人危笑,却第一时间给予了高度好评。
我就是喜欢 没有办法
沟通不一定要用语言

不一定要用力
孤独
不一定要悲伤

看完这综艺,我不想当影评人了

文章插图
在我看来,危笑的这段总结,非常精辟到位。
甚至可以说,是节目目前为止,最有价值的影评。
但紧接着,他就来了句:
有些朋友可能会
有抗拒或陌生
但是它好
这就是事实

看完这综艺,我不想当影评人了

文章插图
这句话,着实令我反胃。
什么叫事实?
对于这部《疯狂的外星人》,大部分观众根本看不下去,这是不是事实?
我当然明白,有些东西,有些客观定律,不会以大部分人的意志而转移。
即使某天,全球的数学家都被烧死,所有人都认为1+1等于3。
1+1,也绝不可能真的等于3。

看完这综艺,我不想当影评人了

文章插图
但,电影是数学题吗?是物理定律吗?
1937年,迪士尼的《白雪公主》上映。
不仅票房层面取得了巨大成功。
更在业内业外,斩获了清一色的好评。
然而今天,不少知识女性,却将其视为精神毒品。
原因,是女主角过于被动,遇到危险不知反抗,永远等待男性去拯救。
整部作品体现的价值观,就像封建男权社会的缩影。
假如给幼女看了,其潜移默化产生的效力,可能不亚于上一次女德班。

看完这综艺,我不想当影评人了

文章插图
与之相反——
1995年,周星驰的《大话西游》上映。
不仅票房层面遭受了巨大失败。
更在业内业外,得到了清一色的批评。
然而今天,不少文艺青年,却将其视为神作经典。
原因,大家都知道,豆瓣上就有,我就不介绍了。

看完这综艺,我不想当影评人了

文章插图
这说明什么?
电影,从来都没有什么事实可言。
一部电影的好坏,往往与时代变幻、生活经历和个人体验息息相关。
换句话讲,电影就像美食,食无定味,适口者珍。
每一部电影,都好比一道地方特色菜,只能给某一群人带来享受和共振。

看完这综艺,我不想当影评人了

文章插图
对于山区长大的孩子,第一次吃炸鸡(商业电影),当然会惊为天人。
对于尝遍珍馐的美食家(影评人),炸鸡的地位,当然远远不如牡蛎。
而,在海边的渔民看来,牡蛎也不过只是吃腻了的炸鸡而已。
在我看来,榴莲极其美味,杨桃超级难吃。
假如我是美食家,也许我会写出上万字,分析点评各个地方榴莲和杨桃的滋味。
但我永远不会说,榴莲的好吃,是事实。
我更不会觉得,不爱吃榴莲的人,就是罔顾事实,就是low B。

看完这综艺,我不想当影评人了

文章插图
在我看来,梁龙导演的《疯狂的外星人》,是一部很难用语言去评价的电影。
同时,却也是节目目前为止,唯一一部值得认真讨论的,有较高价值的电影。
电影里,大潘饰演的“外星人”,是一个不被理解的,孤独的舞者。
孤独到,即使剧院只有一名观众,他也愿把凳子摆好,翩翩起舞。
后来,外星人发现,大妈也是一名孤独的舞者。

看完这综艺,我不想当影评人了

文章插图

看完这综艺,我不想当影评人了

文章插图

看完这综艺,我不想当影评人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