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突围》播出过半 , 随着京州中福贪腐案的揭开 , 人物性格线也随即显现出来 , 剧情的吸引力逐渐递增 , 观众口碑逐步回暖 。 作为一部国企题材反腐剧 , 《突围》无疑是与众不同的 , 其叙事手法和现实批判精神 , 对观众而言也是暌违已久 。
每个人物都有伏笔
开播之初 , 《突围》的差评多是剪辑混乱 , 口型对不上 , 剧情平淡 , 很多喜欢《人民的名义》的剧迷难掩失望之情 。
《突围》没有《人民的名义》吸睛 , 在于类型不同 。 偏重故事推动的作品以情节抓人 , 重在对事件抽丝剥茧 , 通过冲突递进和高能反转实现高潮迭起 。 反观《突围》 , 一个并不复杂的主事件 , 故事演到三分之一就没了悬念 , 正反角色全部透底 。 而《突围》的张力来自对人物层层剥笋的揭示 , 以及人物关系的不断演进 , 推动观众对人物和人物关系不断再认识 。
重人物轻情节是《突围》的叙事特点 , 细品每个角色 , 尤其前后对比去感受 , 都能带来观剧享受 。 比如闫妮塑造的石红杏在开篇貌似强势霸道 , 但她耍小把戏给齐本安穿小鞋 , 从职场宫斗剧角度看 , 完全是小儿科桥段 。 实际上 , 这段戏是在刻画石红杏的智小而谋大 , 力小而任重 。 随着剧情发展 , 观众看懂了这个人物内心的柔软和胆小 , 便由吐槽转化为对角色的代入 。
被石红杏奉若神明的大师兄林满江出场就官气十足、满口原则 , 实则大奸似忠、善于伪装 。 在京州 , 因为感到齐本安“不够听话” , 林满江用故意拖延了一个小时才召开的民主生活会 , 就架空了齐本安刚建立起的一把手权威 。 林满江是玩弄权力、操控人心的高手 , 无论对李功权心理防线一击中的 , 还是把“老油条”陆建设驯化为忠诚家奴 , 都把他的政治手腕展现得淋漓尽致 。
对于《突围》这部剧来说 , 理解了剧中角色的行为逻辑和对话的潜台词 , 就连大量看似枯燥的会议戏都非常值得玩味 。
三角关系值得玩味
与职场宫斗剧不同 , 《突围》演绎的不是官场生存手册 , 而是党员干部“虽九死其犹未悔”的信念 。 作品的底色是理想主义 , 但对理想主义者的刻画又不是单薄的 。 剧中有一句台词:未经权力考验的理想主义者 , 是不值得信任的 。 《突围》书写的就是对理想主义者的一场权力考验 。
主人公齐本安以“千年老二”的形象出场 , 他临危受命决定一展身手 。 赴任之初 , 齐本安既能面对一个国企烂摊子真抓实干 , 也能抵住行贿者的红包 , 而这只是低阶考验 。 触目惊心的国有资产流失很快暴露出来 , 林满江与长明集团47亿交易的内幕浮出水面 。 齐本安虽是官场清流 , 但如果不是空降到京州中福被推上战场 , 他依然就是领导面前低眉顺眼的软弱角色 。 卷入这场措手不及的反腐遭遇战 , 齐本安如临深渊 , 也曾感叹后悔来京州 。
剧作把齐本安、石红杏、林满江三个利益攸关的国企领导角色 , 套进几十年相濡以沫师兄妹的情感关系中 , 这个三角关系在剧中不断演化 , 非常有看点 。 三角关系中 , 齐本安与石红杏的对比刻画耐人寻味 。 两人都能抵御金钱诱惑 , 但齐本安实心干事 , 心里装着人民 , 石红杏贪恋权力 , 心里装着领导 。 棚户区爆炸事故现场 , 看着师父程端阳被抬上救护车 , 石红杏第一反应是“怎么向大师兄交待” , 齐本安则大声质问“如何向老百姓交待” 。 石红杏多年来记下了林满江的每一句话 , 却意识不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大师兄“掉队”了 。 齐本安虽然书生气 , 但面对林满江的官场PUA仍能坚持质疑 。 在正直干部牛俊杰和妻子范家慧两位“高手”的点拨下 , 齐本安逐渐认清问题实质 。
师兄妹三人的家宴上 , 面对林满江云里雾里偷换概念、戏精上身的表演 , 一个头脑清醒的党员干部和一个权力迷妹呈现出鲜明对比 。 齐本安进一步看清了林满江这个“云雾山中人”的真面目 , 也促使石红杏有所醒悟 。
盘根错节的利益集团 , 你死我活的正邪较量 , 手足情与是非善恶的交缠……齐本安经受的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在权力漩涡中的灵魂考验 , 面对人民的财产 , “不退”成了他唯一的选择 。 从乖顺跟班到孤臣 , 剧情表现的就是齐本安走向内心深处的“突围” , 一步步被逼出心中锋芒的人物弧线 , 由软到硬的层次递进构成了一个耳目一新的反腐剧主角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