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宇宙热潮需要更多冷思考】
科技巨头进场 , 商业领袖力捧 , 顶级风投入局……毫无疑问 , 元宇宙是当下火热的科技风口之一 , 但也正遭到前所未有的质疑 。 推崇者认为 , 这是当前数字技术的集大成者 , 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下一站;反对者则批评 , 元宇宙纯粹是概念炒作 , 是又一个必将破裂的科技泡沫 。 双方唇枪舌剑 , 莫衷一是 。
究竟什么是元宇宙?目前尚无公认的权威定义 。 但简单来讲 , 这个词本源自科幻小说 , 意为与现实世界平行的虚拟世界 。 创造一个虚拟世界 , 让用户沉浸于其中 , 这无疑是一门好生意 。 但受限于过去的技术条件 , 要打造具备高度沉浸感的虚拟世界几乎是天方夜谭 。 而随着近年来芯片、屏幕、传感器等硬件的创新 , 元宇宙想象的实现似乎有了一定的支撑条件 。 瞄准这一契机 , 需要新的业务增长空间的科技巨头 , 苦寻现实应用的5G、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 , 需要新的概念故事进行融资的资本等等 , 都将目光瞄向了这里 , 希望在这片新“蓝海”中掘金 。
平心而论 , 对元宇宙研究和开发的投入 , 既可以促进硬件设备的迭代创新 , 又能加速软件成果应用落地 , 更能为脑机接口等先进技术提供研究机会 , 带动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 但比起美好的畅想 , 当下的元宇宙更多还是虚火 。 就拿虚拟世界的“入口”——VR头盔来说 , 当前的设备从画面到操作 , 从体积到性能 , 距离科幻电影中那种无缝切换的景象至少还有5到10年的差距 , 许多从业者和资本却刻意模糊 , 暗示元宇宙已经近在咫尺 。 更令人担忧的是 , 虽然革命性硬件尚未出现 , 但互联网概念几乎都成了元宇宙的“亲戚” 。 电子游戏是元宇宙世界 , 虚拟偶像是元宇宙网红 , 网络会议是元宇宙应用 , IP变现是元宇宙资产 , 乃至灰色的非同质化通证(NFT)和黑色的虚拟货币炒作 , 都拿元宇宙当作挡箭牌 。 硬件不行 , 概念先行 , 这种万物皆可元宇宙的炒作 , 泡沫四溅 , 很可能重蹈覆辙 , 最终落得一地鸡毛 。
退一步讲 , 即便是元宇宙走上正轨 , 这种“掌中握无限 , 刹那成永恒”的“乌托邦”本身也需要更多冷静的反思 。 一方面 , 以假乱真 , 让人沉浸其中 , 是元宇宙的本质属性 。 然而 , “沉浸感”的背面就是“成瘾性” , 用户尤其是未成年人能否分清真与假的边界 , 让人存疑 。 而这样的案例 , 已经在电子游戏的发展过程中屡见不鲜 , 更“好玩”的元宇宙显然面临着更多道德拷问 。 另一方面 , 当一个人可以在虚拟世界中呼风唤雨 , 很可能会选择逃避现实生活中的风风雨雨;当人类唾手可得虚拟却舒适的安乐窝 , 很可能渐渐失去对星辰大海的探索欲、好奇心与想象力 。 因此 , 有科幻作家担忧 , 元宇宙将是整个人类文明的一次内卷 , “不管地球达到了怎样的繁荣 , 那些没有太空航行的未来都是暗淡的 。 ”
元宇宙或许是潮涌的风向 , 但这并不意味着其发展方向就一定正确 。 历史反复证明 , 信息技术已深度嵌入大众生活 , 从业者不能盲目信奉技术乐观主义 。 否则 , 先天不足、资本催熟的元宇宙可能是一片“真实的荒漠” , 令每一个用户的精神世界陷入贫瘠 。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 评论员 鲍南
编辑:崔文佳
流程编辑:郭丹
推荐阅读
- 人火化后基因去哪了?DNA其实比你的想象更顽强
- 男子杀猪请客吃饭,客人摔倒后身亡,家属告上法庭索赔77万
- 日本火山喷发,烟柱有3400米高,鹿儿岛樱岛火山对人类影响大吗?
- 玛雅人,三星堆人,都已经离开地球了吗?史前文明的疑云
- 酷似克苏鲁之眼!AI仿生眼未来将超越人眼,成为元宇宙之门?
- 我国将深化载人登月方案论证!组织开展关键技术攻关
- 生物进化普遍选择的是衰老,而不是永生,这究竟是为什么?
- 为什么北极降水量的增加对于全球来说是坏消息
- 第一代元宇宙,评分2.5
- Meta首款智能手表专利公布!配多颗摄像头+可拆卸显示屏,预计今年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