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从2015年科学家探测到第一个引力波信号之后的一年里 , 一共才探测到三个 。 可是一项新研究公布 , 在短短五个月内 , 科学家一下子探测到35个引力波信号 。
引力波是宇宙空间中像天体合并这样剧烈的事件在太空中留下的涟漪 。 2015年科学家才第一次探测到这样的信号 。 在2015年~2016年间 , 一共仅探测到三个 。 可是这份新研究在2019年11月到2020年3月之间 , 却探测到35个引力波信号 。 这使得至今为止科学家探测到的引力波信号一共达到90个 。
科学家认为这些信号大多是黑洞合并事件所发出的 。 随着发现信号的增多 , 科学家看到了黑洞质量的多样性 , 也看到了黑洞和中子星合并的罕见事件 。 科学家认为这些信号中有32个很可能是两个黑洞合并发出的;至少有两个是由黑洞和中子星合并发出的 。
恒星寿命走到终点后 , 既可能变成黑洞 , 吞噬周围的一切;也有可能变成一颗密度超大的中子星 。 这些信号是科学家探索恒星生命周期规律的重要线索 。
主要研究者之一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NU)天文物理学教授斯考特(Susan Scott)说 , 这次的发现就像是一次引力波的“海啸” , “是科学家在探索宇宙演化秘密征途上的一次重大飞跃” 。
“这真的开启了引力波探测领域的新时代 , 这些新发现揭示了宇宙内恒星生死过程的诸多秘密 。 ”
在至今探测到的所有合并事件中 , 科学家发现质量最大的中子星是太阳质量的2.5倍;质量最小的黑洞则是太阳质量的5倍 。 为什么两者之间存在这样的质量差是科学家好奇的问题之一 。 同时 , 另一个重要问题是:那质量介于这二者之间的天体是什么?
这批数据中 , 有一对系统比较特别 , 是一个质量是太阳33倍的黑洞和一颗质量只有太阳1.17倍的中子星发生合并 。 这是目前为止科学家已知的质量最小的一颗中子星 。
合作研究员美国LIGO引力波观测组的贝瑞(Christopher Berry)说:“我们新收获的数据显示 , 这些合并的黑洞和中子星大小各异 , 也可以有很多合并的组合方式 。 我们解决了一些长期存在的谜团 , 却也发现了新的谜题 。 通过这些观测数据 , 我们将揭开关于恒星生命周期的更多秘密 。 ”
【五个月探测到35个引力波 揭示更多宇宙秘密】这份研究11月8日发表在预印网ArXi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