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K突变用药:克唑、塞瑞、阿来、布加、恩沙、劳拉( 二 )


此外 , 据2020年ASCO上公布数据来看 , 布加替尼用于阿来替尼耐药患者的后续治疗 , 缓解率可以达到30% , 中位PFS可以达到7.3个月 , 疾病控制率达70%以上 。另有多项研究 , 布加替尼对接受过≥1种二代ALK抑制剂治疗进展的ALK阳性患者具有很强的后线优势 。
恩沙替尼:脑转移控制神药恩沙替尼(贝美纳)就是由贝达药业及其控股子公司Xcovery Holdings共同开发的一款新型强效、高选择性的二代ALK抑制剂 。
《柳叶刀·呼吸医学》发布恩沙替尼二线治疗ALK阳性患者的研究数据显示:
接受恩沙替尼治疗的患者整体客观缓解率(ORR)为52.6% , 无进展生存期(PFS)为11.2个月 , 疾病控制率为87.8% 。
而且 , 使用恩沙替尼患者颅内的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也分别高达71.4%、95.2% 。
劳拉替尼:压轴的皇冠级药物
劳拉替尼可以说是一个“终极神药” , 早先就有研究表明 , 其对一代、二代ALK抑制剂耐药突变均具有很好的控制效果 。
2020年欧洲肿瘤临床协会上公布了劳拉替尼对比克唑替尼一线治疗晚期ALK阳性的III期CROWN研究数据 。 劳拉替尼可显着延长中位PFS , 劳拉替尼组与克唑替尼组分别为未达到和9.3个月 , 劳拉替尼组降低了72%的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值得一提的是 , 劳拉替尼组的颅内客观缓解率高达82% , 远超过克唑替尼组的23% 。 2018年 , FDA批准劳拉替尼用于经克唑替尼和至少一种其他ALK抑制剂治疗后 , 出现进展的ALK阳性转移性NSCLC的治疗;或者经阿来替尼或塞瑞替尼作为首个ALK抑制剂治疗后进展的后续治疗 。
小结
ALK基因作为「钻石突变」给众多患者带来生存希望 , 同时也带来一些启示 。

精准检测是为患者带来长期生存希望的基础 。
对肿瘤来讲 , 经验性用药治疗时代已经结束 。 没有相应的基因突变 , 没有耐药检测证据 , 将很难做到规范的靶向治疗 。
在现实中 , 很多患者往往只做几个基因的检测 , 而错过了可能有更高获益的ALK靶向药使用机会 。
因此 , 靶向治疗无论是一线治疗还是耐药后治疗 , 都要配合医生 , 采集组织或血液样本 , 尽可能全面的进行基因检测 。
其次 , 靶向治疗重点是基因靶点 , 而非癌种 。 研究发现ALK基因突变 , 不是只出现在肺癌中 。
在神经母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横纹肌肉瘤、卵巢癌、乳腺癌、无炎性成肌成纤维细胞瘤(IMT)、鳞状细胞癌以及其他多种癌症中 , 均发现ALK过表达和点突变引起的致癌进展 。
这意味着不同癌种不同病情的患者 , 只要经过基因检测发现有ALK基因突变 , 使用ALK抑制剂均能获得同样的治疗效果 。

最后 , 针对ALK靶点药物的研究仍在继续 , 相信不久的将来 , 对ALK基因突变人群的治疗将更加系统而丰满 , 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