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被「滤镜诈骗」毒害过,才会明白当年「图片仅供参考」有多真诚( 二 )


文艺滤镜一加 确实平添了一些 实物所没有的 氛围感和高级感 毫无疑问 就是这些漂浮在实物之上的东西 让一批又一批的受害者趋之若鹜
但谁能想到 网红相机里的 「童话蓝房子」 去掉文艺滤镜 实际上就是连门都没有的 「公共厕所」
这马里亚纳海沟级别的反差 确实让人一把子无语住了 都说网红景点生命力短 也许它最美的那一瞬间 就是那么巧地被网红们捕捉到了吧
当然 , 网红们的拿手好戏还不止此 妙手改国籍他们也十分内行 把某三四线城市河涌边景象 套上高饱和度的蓝色滤镜 「小镰仓」 的帽子就一下子扣上来了
怎么说呢 市政改造汇报会你没去可惜了 虽说「禁止套娃」 但网红们还是争相将套娃进行到底 这不 , 北京街头的「小上海」咖啡馆 咋一看确实有那么点小资意味 但谁能想到它是挤在烟酒百货店旁边呢 「小上海」秒变城乡结合部了属于是
所以 , 要想不被「滤镜诈骗」耍得团团转 千里迢迢去了个寂寞 记得下次旅游前移步某地图APP 看看无滤镜的实景图 保证能够浇灭很多热情
虽然大家都知道 如今摆拍现象已经很猖獗了 但文字君还是不敢相信 连干饭都能摆拍 可恰流量钱的网红们就是这么敬业 连探店也能自带材料 给食物做后期加工
排队排得满头大汗 以为马上就能喝上 网红手中的同款饮品 没想到拿到手才知道 奶油顶上诱人的麦丽素 竟然是网红摆拍的道具 原来不是实物缩水打折 而是照片里是网红半自产自销的特供款 这样一想 , 顿时就没了火气
所以 , 永远不用轻信网红的图片 不然你就会发现 照片上分量满满的水果蛋挞 与激情下单后拿到手上的东西 它们之间的相似只在于用料上
对于食物来说 ,好吃 固然很关键 但 卖相 同样非常重要 当你被某书上色香味俱全的可爱馒头 吸引得忍不住开始尝试时 现实才告诉你 , 同样是手 但拍出来的东西就是有天壤之别
普通食物买家秀卖家秀差距都这么大 那些图片上看起来 萌出一脸血的创意甜点 更是 货不对板 的重灾区
菜单上极考验甜点师傅功力的小熊猫 实物摆在眼前只会让你 对「敷衍」这两个字的含义 有了更深的理解 打印出来的萌脸 虽然敷衍 , 但至少还能看 要是失去了这些工具的支撑 对比只会更加强烈
看着这不知道是熊还是狗的物体 我们不禁陷入疑惑 凭什么喜欢可爱玩意就要被割韭菜 不过有时候 我们确实能看出商家没有敷衍 他就是 纯粹技术不行 可爱兔变沙雕兔也就是手一抖的事
其实从很久之前 , 食品包装袋上 可以跟蚂蚁比大小的 「图片仅供参考」 就已经尝试让我们擦亮眼睛了 但在网络时代 我们却总以为博主亲自去现场 拍的图片能有一些真心 没想到终究还是错付了
所以说 , 食物的诈骗术 除了有网红后期加工的功劳之外 还有商家的敷衍加成 , 侥幸心理作祟 想着利用流量狠狠薅一通羊毛就收手 而这样的投机取巧 必将被消费者吐槽和厌弃
本来让人心生向往的网红照片 如今却让人品出诈骗的味道 这到底为什么呢
从根源来说 在这个流量至上的社会 似乎很多人都关注的是 表面的光鲜亮丽 而忽略了美景或者美食的实质 因此网红们为了获得流量 不惜用滤镜 来编织一张 「虚假精致」 的大网 来吸引那些同样希望通过晒高赞美照 来证明 「不虚此行」 的粉丝
但是谁又还记得 无论是风景还是食物 它们的美好 , 关键都是在于体验 最美的风景必然是大自然的神奇 在我们心底留下的震撼 最棒的美食 绝对是味蕾起舞带给我们的快乐
因此 ,真实体验 才是我们应当追求的 那些加了厚厚滤镜的美图 只是魔幻的审美观 在我们眼睛前蒙下的纱罢了
当然 , 网红们的照片 仍然可以作为我们决策的参考 但不应该是唯一决定因素 认清我们到底 想要什么 合理降低期待值 或许我们才能获得 更快乐更精彩的人生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 侵权请联系删除
你有没有被照片骗过?
来留言区分享吧~
- 字媒体日刊之《滤镜诈骗》-
策划丨邱妍
撰文丨邱妍
编辑丨顾清如
【只有被「滤镜诈骗」毒害过,才会明白当年「图片仅供参考」有多真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