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在“活化石”中找到明星分子



中国科学家在“活化石”中找到明星分子

文章图片

中国科学家在“活化石”中找到明星分子


科技日报记者 张佳星
一次肿瘤细胞的意外死亡 , 让一种明星分子浮出水面 。
【中国科学家在“活化石”中找到明星分子】“这种分子是在七鳃鳗的免疫系统中找到的 , 它能够识别出人体肿瘤细胞 , 并从外面打孔 , 让肿瘤细胞死亡 。 ”研发团队带头人、辽宁师范大学原副校长李庆伟教授介绍 , 目前正利用这种明星分子推动癌症早筛工作 。
日前 , 在科技成果评价机构组织的鉴定会上 , 一种独特的免疫蛋白分子引起了评审专家的兴趣 。
“肿瘤细胞死亡时的照片上 , 周边有起泡的现象非常有意思 。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南京大学李朝军教授表示 , 这个情况和细胞焦亡挺像 , 值得更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 。
研究团队供图
本想向肿瘤细胞学习 , 却把它杀死了 七鳃鳗在地球上已经生活了5.5亿年 , 被戏称为“僵尸鱼” , 介于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之间 。
“人或者鱼的免疫器官有胸腺、脾脏 , 但七鳃鳗还没进化出来 , 它的免疫器官被称为神经轴体 。 ”辽宁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韩英伦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 这种现存免疫器官之前的状态 , 使得它编码的蛋白有着独特性 。
由于七鳃鳗分布在我国的辽河流域、黑龙江水系等区域 , 研究团队“靠水吃水” , 希望把七鳃鳗请进实验室 , 通过建立细胞系培养技术 , 造出用之不竭的七鳃鳗细胞 。
“这个愿望一直没能成功 , 我就想把七鳃鳗细胞和肿瘤细胞放在一起培养 , 会不会肿瘤细胞能释放出一些因子 , 帮助七鳃鳗细胞活下来 。 ”李庆伟回忆 , 没想到的是 , 肿瘤细胞都死亡了 。
重复试验 , 再重复 , 结果还是一样 。 换了不同的肿瘤细胞来试结果仍旧一样 。 研究团队感觉七鳃鳗细胞一定分泌了一种独特的物质 , 对肿瘤细胞是致命的 。
为了找到这种物质 , 团队大量收集细胞培养上清 , 通过蛋白质组学技术最终在众多蛋白中锁定了LIP蛋白 。
围绕这一蛋白的系统研究在后来的十几年中逐渐推展开——破解蛋白结构、解码对应DNA序列、分析蛋白结构中的不同功能……
谜题一一解锁 , 但人们最关心的是:古蛋白究竟是怎么杀死肿瘤细胞的?
抓住肿瘤细胞特征的古蛋白分子 光学显微镜下 , 一场杀戮由近及远次第展开 。
“我们给LIP‘镀上’荧光 , 标记了荧光基团的蛋白分子进入肿瘤细胞培养液 , 能从显微镜下看到荧光迅速聚集到了肿瘤表面 , 肿瘤细胞膜随后破裂 。 ”辽宁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逄越展示的照片复盘了整个过程:肿瘤细胞表面出现了大的孔洞 , 肿瘤细胞里的内容物全部外泄出来 , 死亡过程非常短暂 。
更有趣的结果发生在研究团队“打扫战场”时 。 他们把肿瘤细胞表面的古蛋白做了收集检测发现 , 杀伐时蛋白不单兵作战 , 而是“组团”的聚合体 。 “我们提出了识别、定位、聚集、杀伤的机制 。 ”逄越说 , 研究表明聚合体越多杀伤作用越大 。
接下来的研究分两步:古蛋白怎样发挥了识别和杀伤的作用?肿瘤细胞上有什么让LIP识别了出来?
“细胞膜表面有3种信号分子:糖、蛋白、磷脂 , 哪种都有可能 。 ”李庆伟回忆 , 搞清楚前自己最不希望它识别糖分子 , 因为团队在该领域要从头学起 。
最怕什么就来什么 , 最后团队发现古蛋白就是识别“糖”的 。 整个机制的解析花了团队五年 , 终于弄清楚 , 蛋白上“凝集素”的结构域负责“指认” , “气单胞菌溶素”结构域能深深地插入肿瘤细胞膜搞破坏 。
团队还对识别的结构域进行了突变改造 , 发现突变后就不再具有识别杀伤能力了 。
明星分子“小试牛刀” 机制清晰 , 研究走到了应用阶段 。 面前的路似乎顺理成章:做药治疗肿瘤 。 但由于直接进入人体 , 道阻且长 。
团队决定先让明星分子小试牛刀 , 在检测领域做验证 。 健康中国行动要求强化癌症早筛 。 膀胱癌检测一直痛苦得让患者望而却步 , 不愿早筛 , 实现“滴尿”筛查将让癌症发现大大提前 。
“我们将明星分子做成了检测试纸 。 尿液中脱落的膀胱表皮细胞如果有肿瘤的迹象 , 马上会被预警 。 ”韩英伦说 , 团队先从学校职工体检的尿检入手建立了指示分子含量的对照表 , 然后与大连市的几家医院合作进行临床研究 , 肿瘤患者的值会高过正常值2-3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