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版“吐槽大会”,《导演请指教》槽点多

专业鉴影人与大众评审,争议、辩论、吐槽直接将《导演请指教》转化成舆论市场的话题热度,节目制作方也想要将这种争论当作吸引观众的噱头,在镜头转换与剪辑上进行特意的调整,为《导演请指教》带来了大量的点击率,也被网友戏称为导演版“吐槽大会”。

导演版“吐槽大会”,《导演请指教》槽点多

文章插图

在前两期节目中,展示了九名导演的作品,但无论是从节目时长还是话题讨论,制作人、专业鉴影人与大众评审之间“针尖对麦芒”的争论变成了比电影短片本身更受关注的内容,节目组留足了时间、用好了剪辑、造好了话题让制片人、专业鉴影人和大众评审各抒己见、辩论较量。在这其中专业鉴影人则是一个“大杀四方”的存在,鉴影人之间就影片不同内容、不同话题、不同喜好进行争论,鉴影人站在“类导师”位置把导演当作毕业答辩学生一般进行质问,鉴影人把自己摆在比大众高的角度试图用经验去引导教育观众进行评价,只能说相比起展现电影创作生态,综艺节目始终把热度与流量放在首要位置。
导演版“吐槽大会”,《导演请指教》槽点多
导演版“吐槽大会”,《导演请指教》槽点多

文章插图

节目组想要话题和流量的表现还体现在演员与嘉宾的选择上。在演员方面既有老戏骨,比如惠英红、温峥嵘等,也有影视圈的中坚力量,比如喻恩泰、胡杏儿等,还有刚出道或者尚未出道的新生代,比如黄明昊、朱志鑫等。当然最受网友关注的还是李诚儒,李诚儒一贯以敢说敢批评的形象出现在各大综艺节目中,基本上有李诚儒在的节目在设计上都能制造争议性、话题度、热搜榜,作为成功打造过《演员请就位》的节目组当然熟知这一套路。

导演版“吐槽大会”,《导演请指教》槽点多

文章插图

《导演请指教》其实抛出了不少值得探讨的深究的问题,比如“学院派是否代表着行业金牌?”、“东方美学与西方美学到底有怎样的不同之处?”、“观众审美是不是就代表市场,观众观影需要被专业引导吗?”,这都是很有价值的议题,但很可惜节目中抛出了这些议题,却没有进行深入的讨论交流,变成了辩论赛,变成了答辩会,变成了吵架局,不仅没有对电影中拍摄技巧、内容表达、导演思想进行更深入的诠释,对于节目释放出来想要吸引观众抛出的话题也没有进行解答与探讨,所以也就有了热搜与评分成反比的情况出现。

导演版“吐槽大会”,《导演请指教》槽点多

文章插图

在节目上线前的介绍中,曾提到“让优秀的导演得以被看见”,许多网友充满期待,试图通过《导演请指教》这一档节目了解影视生态幕后的故事,探讨国产电影未来,但是就目前上线的内容而言,似乎话题多了点,流量多了点,目标没达到,口碑没达到。节目宣称所有导演拍摄的作品会分别接受专业鉴影人的评价和来自大众的真实反馈,那专业鉴影人与社会大众便是站在平等的位置上,都有独自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利,甚至从电影市场规律来说,检验市场无疑观众才是真正的主体,希望节目组不要忘了这一点。

导演版“吐槽大会”,《导演请指教》槽点多

文章插图

最后提一下影视生态,大众上座率与专业上座率只是一个概念,无论炒的如何热火朝天,上座率高还是低,制片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独自行使选择权,即便是与上座率相违背的“三票翻转”,有人说导演是幕后之王,但这个综艺《导演请指教》的确反映出了影视行业的一个现实,真正站在影视行业制高点的只有制片人而已。

    推荐阅读